24 歲的楊先生,因為長期飽受腸躁症所苦,幾乎天天腹瀉,腹部也易不舒服,心情也隨著腸胃狀況受影響。經醫療團隊建議調整飲食,把原先喜歡的加工食品、炸物、泡麵、含糖飲料及乳製品等,用低腹敏食物取代。目前症狀已大幅改善,心情也更加穩定。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穎正表示,腸躁症是一種慢性腸道功能障礙,症狀包括腹部不適、脹氣、便秘、腹瀉等交替發作,盛行率大約在 10% 左右,算是非常普遍的疾患。
認識腸躁症及診斷方式
腸躁症沒有特定的生理學異常,也不會導致結構性的腸道損傷,只是一種功能性障礙。確切致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因素包括:腸道運動不規則、神經系統過度敏感、腸菌異常、生活方式、飲食、壓力和精神健康等。
腸躁症診斷標準
過去 3 個月,平均每周腹痛大於 1 次,類似狀況已經超過 6 個月。
腹痛,並伴隨下面敘述 2 項,甚至 3 項
1. 腹痛的發生或緩解與排便相關
2. 排便頻率改變
3. 排便型態改變
林穎正說:「病人可能對特定食物、感染或壓力等因素更為敏感。大多數的腸躁症病人認為腸道症狀跟飲食有關連性,甚至會自行調整飲食」。若以更科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就在低腹敏(FODMAP)飲食。
腹敏食物是腸道難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通常由 10 個以內的單醣(半乳糖、果糖、葡萄糖)串聯而成,包括果聚糖、半乳寡醣、乳糖、果糖、山梨糖醇及甘露醇等,它們不易被消化、吸收,因而滯留腸道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脹氣。
低腹敏飲食(FODMAP)怎麼做?
低腹敏飲食(FODMAP),就是透過限制腹敏含量高的食物,減少氣體產生和腸道不適的飲食方法。林穎正提到,過去的文獻資料顯示,超過七成的腸躁症患者,可以透過低腹敏飲食達到顯著的改善,除了改善生活品質,甚至連焦慮憂鬱也可以好轉。
林穎正強調,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與營養室團隊共同推出專門為腸躁症病人設計的飲食方案,為病人提供了另一種非藥物的治療選擇。
- 第一階段:完全執行低 FODMAP 飲食,排除高 FODMAP 的食物,為期 2〜6 周的時間。
- 第二階段:重新導入期,為期 4〜6 周的時間,將慢慢重新導入 FODMAP 食物,測試每個人的耐受程度。
- 第三階段:客製化 FODMAP 飲食方案,最後量身訂製個人化的飲食菜單,FODMAP 的攝入量和種類將會根據第二階段測試後個人耐受程度進行調整。
他進一步說明,透過將 FODMAP 食物「排除」和「再導入」的過程,有效找出病人症狀惡化的源頭,並了解病人對該食物的耐受程度。病人除了腸道症狀明顯改善,部分病人更可以在不用藥物的情況下,重獲正常的排便習慣。
文 / 黃慧玫、圖 / 孫沛群
延伸閱讀:
反覆拉肚子和便祕?腸躁症與腸子本身無關,自主神經失調和壓力都是造成原因!
一有壓力就腹瀉,是腸躁症嗎?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作怪,不治療恐致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