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說「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如果大寒不寒冷,那麼到春分時天氣也不會暖和。在台灣,四季不明顯,真正感覺寒冷的時間一年比一年少,但 24 節氣來到最後一個,代表離過年的時間近了,乍暖還寒的感受即將出現。
大寒是「一年之終,寒冬之極」,中醫師周宗翰提醒,這時,也是一年中陽氣最弱的時節,若沒有照護好氣血平衡,容易使疾病於春天時誘發,包括免疫系統疾病、過敏疾病及皮膚疾病的發生。
若能好好調養身體,避免鼻過敏、支氣管過敏、慢性濕疹等,順順利利迎接下個節氣轉春後的準備。此時,養生概念不脫固本培元、禦寒保暖為核心,並注重「補陽氣、驅寒邪、宜養腎氣」。
周宗翰解釋,中醫調補根據體質順勢而為原則,現代人多虛多火,立冬後進補以「平補滋陰」為主,進入小寒大寒時節後,氣血收斂更加強烈,「通與補」必須同時並行才不會氣血瘀阻。
食補可加強溫性食材與藥材,溫性藥材有肉桂、桂枝、龍眼肉、生薑、薑黃等;溫性食材如羊肉、牛肉、核桃、黑芝麻等。配合當令食材,像大白菜、白蘿蔔、黑木耳、百合、南瓜等,兼顧食物營養素及藥性引經來調補身體。
喝茶飲暖身
溫腎疏肝茶
- 材料:桂枝 3g、川芎 1g、柴胡 1g、黃精 4g、肉桂 2g、龍眼肉 2g、陳皮 3g、甘草 3g
- 做法:藥材漂洗後,放於保溫杯中,倒入熱水悶 30 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 功效:透過補氣溫腎來調理身體。溫腎需透過肉桂、桂枝來溫通腎氣及疏佈達表,將收斂氣血適度轉化成身體可用能量;透過龍眼肉、黃精來健脾溫陽,養血藥物可提供脾胃運化所需精微物質原料轉化形成滋補腎氣材料及動能;柴胡、川芎可疏肝理氣來輔助氣行血行。
- 藥膳食譜設計:周宗翰
薑汁黑木耳露
- 材料:黑木耳約 10 朵洗淨、薑絲少許、紅棗 15 顆。
- 做法:將食材洗淨,把薑絲、紅棗放入 1000cc 水煮滾,放涼;撈起薑絲、紅棗,放入黑木耳,用果汁機攪碎;放入鍋子,用中小火煮滾,再加入適量黑糖,略攪拌讓黑糖溶解,即可熄火,放涼即可飲用。也可裝瓶置入冷藏,隨時飲用。
- 功效:《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黑木耳補氣耐飢,活血,治跌打損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食可療。」,現代而言,則具有保護血管的功效;生薑與紅棗可以調理脾胃中氣血的運轉,讓身體更有能量。
- 藥膳食譜設計:李宗明
中醫師李宗明提醒,大寒預兆顯示來年已接近,這個時候的天氣變化幅度比較大,欣喜的心向著新年漸漸舞動了起來,別忘了注意保暖,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多到大自然中活動筋骨,提前讓身體適應即將來臨的春天。
建議這個時間不妨多按壓「肝經」保養身體,讓身體暖呼呼,精神奕奕。平日建議按摩以下幾個穴道,可以幫助我們身體適應目前的氣候變化,順暢身體能量的起落,讓身體保有好的緩衝能力,以待春天的綻放。
穴位按摩助養生
- 公孫穴:與我們的奇經八脈中的衝脈相通,故按壓公孫穴可以調理我們衝脈中的氣血,更好地順應季節變化。
- 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由此而上,如泉水湧出,具鼓動腎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 15~20 分鐘,可以疏通腎氣通達表層功效,每日足浴 15~20 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 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 15~20 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 15~20 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 太衝穴:屬足厥陰肝經原穴,主要功效能疏肝理氣、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透過對肝經氣滯血瘀的疏導,除了對肝經所過臟腑具強化調節功能外,對改善情緒不穩定、失眠及婦科雜病具有療效。每日深按 5~10 分鐘、早晚一輪,可達疏肝活血功效,搭配腎經穴位按壓可以相輔相成。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明天是「大寒」!中醫師教你用 2 穴道、3 藥材改善消化不良、脹氣
趁「大寒」調養不生病體質!中醫師籲:把握日常保養 2 重點,病邪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