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吃東西時一直流口水嗎?小心吞嚥困難的7種症狀!

每10個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撇除疾病之外,其實老化也是一個因素。「但他們可能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王亭貴說,其實老人家的吞嚥困難,只要改變一些生活的方式,還是可以享受一定的生活品質。

吞嚥困難的原因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有吞嚥困難,簡單來說,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隨著高齡者越來越多、這個數字也越來越高,同時提升罹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有致死的風險。

王亭貴說,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種,可能是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頭頸癌、腦傷如頭部外傷、中風等,不過老化的比例可能有到50~60%左右。

老人家隨著退化,牙齒掉落、口水減少、口腔味覺變遲鈍、容易口腔肌肉因為無力、沒感覺而殘留食物。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王雪珮說,吞嚥困難除了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患者也會因為吃東西的時候不舒服,減低進食的意願,導致營養不足、變瘦,抵抗力下降,而且也不願意講話,導致肌肉退化的速度更快。

吞嚥困難的症狀

「吞嚥的動作大概可以分成幾期,一個是口腔準備期、一個是口腔期、一個是咽部期、最後到食道期。」王亭貴說,口腔準備期是我們把食物吃進去的時候,口腔的肌肉、牙齒的合作要能把食物變成容易吞嚥的食團,而且可以品質食物的味道、享受食物,如果少了這段,就失去吃飯的生活品質。

口腔期則是食物停留在口腔時,口腔準備把食物吞往咽喉的狀態,王亭貴說,有些患者吃了一口食物進去,因為不想吃、或是吞不下去,食物就一直停留在口腔,導致一頓飯吃很久都吃不完。「其實大部分老化造成吞嚥困難的患者,在口腔準備期跟口腔期就已經出了一些問題,如果能夠處理,其實可以解決很多後續的困難。」

再來是咽喉期,王亭貴說,食物吞下去的時候,必須把氣管關起來,「臨床上常看到患者的咽喉肌肉在震動,但卻關不起來,食物就會跑到氣管、開始咳嗽,這還算好的、可以把食物咳出來,如果都沒聲音,潛在性的吸入性肺炎更危險。」

吞嚥困難的常見症狀

  1. 沒有吞嚥反射,咽喉震動但關不起來
  2. 每口食物要吃兩三次才吞得下去
  3. 吃完之後口腔還是殘留很多食物,或是覺得吞不乾淨
  4. 因為吞不下去,口水會一直流出來
  5. 吃東西時一直咳嗽
  6. 吃完或喝完東西後,喉嚨有咕嚕聲
  7. 常常不明原因發燒

 

圖說/吞嚥困難的長者常見的11大現象。(國立陽明醫藥大學提供)

老人家的吞嚥困難怎麼照顧?

王亭貴說,在臨床上,常抱怨吞嚥困難的患者通常會說2個困擾,一個是容易嗆到,一個是覺得吃東西時很卡,這只要早期發現、透過一些訓練跟生活習慣的改變,其實可以減緩很多進程。

「老年人因為退化、喉頭往下降,所以要上升關起來的速度比較慢,喝流質食物看起來容易咀嚼,卻因為下咽喉的速度太快反而容易嗆到;這時候建議吃流質食物或喝水的時候可以含一下、等待咽喉起來再吞,而低頭的時候呼吸道會關起來,所以吃東西的時候不要仰頭、一定要專心。」王亭貴說。

再來,老人家的咽喉的軟組織彈性變鬆、吃飯或吃藥的時候會覺得很卡,其實不是沒有吞,是食物可能黏住、吞不下去,或是吞不乾淨,王亭貴說,建議一口飯要吞2~3次,不要一次吞,而且食物要不容易跟黏膜黏在一起的,所以最好吃比較滑溜的食物,而且藥丸建議磨粉服用。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理想的部分,實務上會有一些難做到的地方,這時候可以靠添加一些吞嚥困難專用的黏稠劑在比較稀的食物裡,避免吞太快造成嗆咳。」王亭貴建議。

延伸閱讀

吞嚥異常自我檢查 避免長者因口腔問題罹患肺炎致死

食道癌出現吞嚥困難就「太晚」了 醫生:這些高危族群要定期檢查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