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變關節就痛 不是天氣痛、竟然是「復發性風濕症」

小陳是個30幾歲的年輕人,每天忙著工作,某次因為勞累過度而感冒,在感冒覺得快好的時候,突然覺得手指跟膝蓋很腫、很痛,完全沒辦法移動,只好多請一天假,想說先去看個醫生;結果去骨科照了X光片、什麼問題也查不出來,隔天症狀又完全消失,讓他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莫名發生的關節痛

有些人會在天氣變化的時候,突然覺得關節很痛,一看,紅、腫、熱、痛的關節炎症狀都有,而且只要一碰就痛到不行,但看骨科卻查不出病因,只能歸類為「天氣痛」。只是天氣痛多半是發生在濕冷的天氣,而且自己本身有舊傷、或是年紀比較大,所以才會引發這種疼痛,這種關節的疼痛則不是。

復發性風濕症 (palindromic rheumatism)是一種免疫風濕的關節炎現象,發作的時候跟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像,全身多關節疼痛難忍,而且出現紅腫的樣子,但是跟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後,只會惡化的情形不同,復發性風濕症每次發作後,隔幾天症狀會自行消失,但是會在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再度發作。

而這種痛,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全身痠痛」,而是可以痛到一碰就像是快要斷掉、而且連動都不能動的程度,所以發作的時候,會連筷子、湯匙都沒辦法拿,甚至翻身、穿衣都不行,更不用說出門上班;即使會隔幾天症狀消失,但只要一發作,對生活還是很大的困擾。

怎麼知道自己是復發性風濕症

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名稱為人所知,所以現在有慢性關節疼痛,大部分人會知道要去找免疫風濕科看診,而復發性風濕症的確也是自體免疫的疾病,但在診斷上,還是要依賴醫師的經驗跟判斷;可以先詳細的紀錄自己發作的頻率、時間長短、發作的位置來幫助醫師做診治。

目前估計全台灣大約有1萬名的病患,但應該有不少還沒有確定診斷的黑數,而好發年齡從20~80歲都有,但最常見的是40~55歲之間的患者。

復發性風濕症的症狀

  • 全身從單關節、一直延伸到多關節的疼痛,多半是手、腳、肩膀等關節。
  • 大部分的人會是關節疼痛,但有些人會伴隨關節「周邊」的疼痛,跟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
  • 有「疼痛跑來跑去」的感覺,可能這次是手指痛,下次換肩膀痛、膝蓋痛。
  • 發作期通常是2天以內,但下次發作的間隔可以有數天、數月,甚至將近1年的差別。
  • 有些人會跟隨感冒、過敏季節、月經週期的頻率發作。

而檢查的時候,因為不會對骨頭造成實質的損害,所以X光、電腦斷層都不能協助診斷,再加上症狀跟痛風也很相似,很容易被誤診,所以建議一定要抽取關節液來診斷,觀察關節液中的尿酸濃度、抗體成分。

如果確診是復發性風濕症怎麼辦?

大部分的患者會維持在一定的發作頻率,會建議要保持正常作息、盡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也不要吃太多加工食品;在發作前,會預防性的給藥,像是一些抗發炎的藥物,或是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秋水仙素等,來減緩發作時候的症狀、維持正常生活,基本上都可以控制得很好,主要是患者的心理狀態要平穩,才能讓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

但有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轉變成其他的疾病,像是真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其他的免疫疾病,尤其因為女性更容易有自體免疫問題,所以風險更高。在疾病追蹤中,也要注意一些變化,並馬上告知醫師,避免錯果更棘手疾病的治療期。

需要注意的改變

  • 每次發作時間延長,如從1天變成2天;但發作的間隔卻變短,頻率越來越高。
  • 每次發作的關節數量變多,超過3個以上。
  • 疼痛的時間過去之後,關節還是隱隱約約覺得不舒服,或是紅腫等相關症狀沒有消失。
  • 關節液的類風濕抗體因子變成陽性。
  • X光等檢查發現出現骨頭侵蝕現象。

延伸閱讀

一張表讓你秒懂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差別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怎麼吃?營養師教你分辨抗炎、促炎食物!
痛到無法擦屁股!類風濕性關節炎新藥納健保「止患者們的痛」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