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讓你秒懂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差別

當年紀慢慢越來越大,關節炎的問題也會慢慢浮現,但關節痛的問題不是只有退化性關節炎才有可能發生,今天HEHO君要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容易出現的關節炎問題,如果有這些關節疼痛的症狀,記得要去免疫風濕科看診。

常出現的幾種關節炎問題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關節炎盛行率約15%,相當於350萬人口有關節炎的問題,其中以「退化性關節炎」為最大宗。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勞損」造成,韌帶、肌腱長期不當或是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進而影響到軟骨,久而久之硬骨也開始磨損,如果一直不處理,可能面臨骨刺、關節外型變形,甚至關節腔完全磨損。除了常見的膝關節退化之外,其他關節例如手指、手腕若是勞損過度,也可能產生退化的問題。

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逐漸有年齡下滑的趨勢,可能跟台灣肥胖、運動不足的比例越來越高有關,由於體重會加重膝蓋的受力,而運動不足,除了肌肉無法分擔關節的受力之外,關節也會因為缺乏良好的刺激、潤滑液分泌不足,導致勞損的速度更快。

目前的治療方法,可以用消炎止痛藥來控制疼痛,並配合復健運動,嚴重一點可以用玻尿酸、自體血小板血漿療法(PRP)來修復組織、提高關節潤滑度,但這都只能治標不治本;再嚴重一點,醫師會建議用手術治療,像是英式活動半膝、人工膝關節置換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確切成因還不清楚,台灣女性的好發率是男性的3~4倍,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高齡、生活環境或習慣不佳等。由於是身體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疼痛的程度可以說是這幾種關節炎裡面最高的,而且不治療、骨骼可能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同時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

目前治療的方法,只能達到「藥物控制」的效果,除了第一線的消炎止痛藥之外,如果疼痛指數偏高、藥物無法降低發炎指數,可以申請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或是新上路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服用2~3年後,可以降低惡化到關節變形的機率,不符資格的患者也可以自費購買,一年花費約40萬元左右。

另外有一個很像的「風濕性關節炎」,其實是感染β溶血性A群鏈球菌導致自體免疫攻擊,所以症狀相似,但多半是大關節處、非對稱性的疼痛,不會像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關節、對稱性疼痛,而且比較多發生在小孩子身上、治療後可以痊癒,要注意的反而是風濕熱引起的心臟病問題。

痛風

痛風的確是尿酸結晶造成的問題,但並不代表高尿酸就一定會有痛風,因為痛風是多餘的尿酸在身體裡形成不穩定的結晶,最後堆積在關節處,觸發白血球的免疫行動,想要排除這些「外來物」,導致發炎。因為尿酸代謝會流到下肢的關係,痛風多半是下肢疼痛,但也有人會有上肢關節疼痛的問題。

痛風患者的男女比大約是9比1,跟荷爾蒙代謝尿酸的能力有關。另外,雖然痛風是尿酸結晶引起,但不能隨便買降尿酸藥物來服用,可能讓尿酸結晶更不穩定,應該配合醫師指示服藥。痛風可以治療到幾乎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但是很容易再發,所以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小心飲食。

而日常生活中,除了儘量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之外,也要避免喝酒,讓尿酸代謝不穩定。有些人會擔心豆類製品跟肉類都有普林,所以不敢吃,其實海鮮、肉類裡的普林,在身體代謝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引起痛風,所以還是可以用豆類製品來補充蛋白質。

延伸閱讀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新「膝」望

抗痛風藥秋水仙素怎麼吃?長庚風濕免疫科醫師陳彥輔告訴你!

風濕性關節炎vs.「類」風濕性關節炎 少一個字差很大!

痛風最愛找這7類人,不是遠離海鮮啤酒就沒事了

買維骨力孝敬爸媽有用嗎?防止退化性關節炎吃這3種東西最有效

走樓梯膝蓋痛、總是有卡卡聲?可能是膝蓋骨頭軟化啦!

文/盧映慈  圖/盧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