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挨轟 健保署長點出藥價黑洞:差價都被醫院賺走了!

近日健保藥價問題持續燃燒,前有憂鬱症老藥「百憂解」宣布退出台灣市場,後有「泰寧注射劑」,也一度傳出跟進。健保署長李伯璋感慨,藥價調整是不得不的情況,面對外界屢屢提出「吃的藥比糖果便宜」,他表示聽到時非常難過,但是有些藥品削價競爭是現實,呼籲廠商不要先自貶身價,否則即使健保費用抬高,中間的差額也是讓醫院賺走了。

李伯璋表示,藥價逐年降低本來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尤其是學名藥出來之後,藥價下調是一定的。台灣從二代健保推出後,也一同推出了「藥費支出目標制」,將藥費支出先預設一個目標值額度,年度結算藥費超出目標值,就啟動年度的藥價調整。「藥價的部分,是依公式調整,健保署都是依法在行政,只是我們卻是應該更細緻一點,」李伯璋坦承。

不過,藥價高低其實也無法由健保全權負責,李伯璋提出,健保的給付是用總額制度,光去年跟前年比較,藥價就差了上百億,有些藥品的價格勢必得調整,畢竟健保資源不能全砸在買藥之上。

廠商不要先自貶身價

但是,藥廠在跟醫院協商價格時,其實也會出現巨大的「藥價黑洞」,因為有些醫院的用藥量大,以量制價的情況下,可以用比健保還低的價格買到藥物。以「泰寧注射劑」為例,最新給付價格調整至332元,但藥廠賣給醫院的平均售價卻是250元,存在不小的價差,健保投入再多藥價,錢也是被醫院拿走。因此,李伯璋籲請廠商不要「自貶身價」,造成健保、藥廠雙輸的局面。

另外,打響這波藥價爭議的百憂解,屬於PIC/S GMP藥品,今年調整到1.96元,也是利用公式算出來的,李伯璋強調,藥價調整存在檢討空間,健保署絕對歡迎廠商前來討論,並且針對民眾必要藥品進行個案管理。「現在健保也會從雲端藥歷監控重複用藥,減少不必要的藥費支出,也能納入更多新藥加入健保,造福病患,」李伯璋表示。

延伸閱讀:

學名藥?原廠藥?差別到底在哪裡?

好藥還是劣貨?學名藥背後有一套政治經濟學

健保砍藥價,傷的是台廠、不是原廠!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