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老化 婦人胰臟腫如芒果竟是白血病 醫師提醒7症狀

近日,一名70歲婦人因為胃口不佳、體重下降而做健檢,竟發現脾臟腫脹到原來的十倍大(正常脾臟約為100公克,婦人已腫脹至1000公克),正常的脾臟大小如同青芒果,婦人的脾臟卻巨大如「金煌芒果」,被確診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但是婦人除了覺得胃口不佳,竟絲毫沒有覺得自己的健康有問題。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是一種淋巴細胞癌化、且異常增生的惡性淋巴腫瘤,每年新增病例數約150-200人,平均年齡約66歲。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許多病人是因為做健檢時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或是因為淋巴結腫大而求診。

醫師破除白血病治療3大迷思

王銘崇分析,國人對於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有3大錯誤迷思。

錯誤迷思觀念一:病徵只是衰老症狀,不予理會

王銘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見七大症狀包含(1)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2)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3) 夜間盜汗、(4)淋巴結腫脹、(5)全身倦怠、(6)食慾不振、(7)全身乏力。

「這些症狀容易與衰老症狀混淆,所以長者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千萬別以為只是衰老症狀,應盡速至血液科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是否異常,」王銘崇指出。

錯誤迷思觀念2:一旦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就要立刻治療

王銘崇說,大部分人都以為確診後就馬上要進入治療環節,如果沒有充分溝通,病人還會覺得醫師在耽誤他的病情。王銘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依據病程或危險因子,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一般分為三階段:

整體來說,低危險群只要禁食追蹤觀察;中危險群醫師會衡量患者身體狀況,例如年齡、是否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合併貧血、紫斑等,綜合判斷是否進行治療;高危險群因為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開始明顯下降,影響身體造血功能,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就需要採取積極治療。

錯誤迷思觀念3:治療都要搭配化療,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王銘崇表示,即便確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也無須憂慮,配合醫囑秉持「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原則。屬於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以免破財傷身,甚至因為誤食類固醇,引發不良副作用且造成抵抗力下降。

屬於中、高危險患者若經醫師評估需要治療,除了傳統化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外,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一款可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另一款可抑制癌細胞增生,達到抗腫瘤效果,讓醫師有更多武器為患者量身訂做適合療程,提升生活品質。每月自費藥費約為20、30萬元,不過今年8月開始,會有部分條件健保給付,可造福更多患者。

延伸閱讀:

男子患白血病 信偏方被猛戳千針 醫嘆:不是確診就要治療

經期來了又來血塊像燒仙草 原來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孩子太乾淨 反而容易白血病?!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