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身材高瘦的張同學熬夜準備學校考試,但卻突然感覺胸口尖銳劇痛,極度不適,張同學當下未吵醒家人,忍耐待疼痛感減緩後便上床休息,直至隔天早上才告知父母,醫師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是左側氣胸。
一般人都羨慕長得高高瘦瘦、手長腳長的人,但其實, 手長腳長、又高又瘦,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特別是一旦發現有突發胸痛、呼吸困難時,更要及早就醫,這有可能是「氣胸」找上身了。
氣胸的症狀以胸痛(90%)和呼吸困難(80%)為主,包括發生胸痛 (如前胸突感尖銳疼痛,有時有肩部輻射性疼痛,胸部緊縮感及咳嗽)、呼吸急促(呼吸速率加快、呼吸困難或是呼吸短促),甚至呼吸衰竭(因缺氧或換氣灌流不平衡,造成全身倦怠無力或休克而致命)。
又高又瘦的人 是氣胸的高風險族群
「氣胸」指的是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空氣存在肺臟外、胸腔內,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表示,可以分成自發性氣胸、外傷性氣胸以及醫源性氣胸。
(一)自發性氣胸:指在沒有外力因素影響下氣胸自行發生,可以再細分成2種:
- 原發性氣胸:容易發生於體型高瘦的年輕男性,尤其是有抽菸習慣 者。
- 次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老的族群合併有其他肺部疾病者,例如: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肺炎、氣胸、氣喘、肺癌、 肺纖維化等,由於肺部原來就有病變,因此次發性氣 胸通常會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二)外傷性氣胸:源自於穿次性外傷或鈍挫傷,如:肋骨骨折、槍傷、胸 璧撕裂傷所引起的肺泡破裂。
(三)醫源性氣胸:侵入性的治療與檢查,例如:中央靜脈導管置入、肋膜 腔穿刺抽液術、呼吸器治療、支氣管鏡檢查、肋膜切 片等,然而引發氣胸的機率很低。
鍾政錦指出:「自發原發性氣胸是常見的氣胸種類,容易發生在高瘦提醒的人,尤其男性的罹病機會更高。發生的原因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因此生成。這類不健康的肺泡壁因為薄,容易因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外力因素自行破損,發生氣胸。平均100個人有約1-2人會發生,發生率相當高。」
輕微氣胸可能會不自知 反覆發作影響肺部血管重建
沒有合併血胸(也就是肋膜腔積血)的輕微氣胸,只會有胸痛的感覺,去不至於無法呼吸,即使不治療,患者也能自然復原。因此經常有人在胸痛一天後,因疼痛緩解,輕忽病症未就醫,但氣胸卻極容易復發,所以如果時不時有胸痛的問題,也要去檢查是否有氣胸問題沒有被發現。
鍾政錦說明:「氣胸未手術的復發率約3-5成。氣胸復原後會在胸壁沾黏處生成新生血管,氣胸復發時,塌陷的肺部可能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流血、血胸情形,如未處理,約有5%患者會因失血休克。」
害怕動刀要插管 現在有免插管的手術啦!
鍾政錦介紹,氣胸的手術目的在於切除壞掉的細胞肺部細胞。一般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自主呼吸能力會受影響,麻醉科醫師會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正常人為雙肺呼吸),讓另一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但術後患者有時會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
不過,鍾政錦表示,目前的手術方式已經進步,大部分病人可以只用輕度鎮定睡眠,就能夠不插管進行胸腔內視鏡手術,他介紹,手術醫師會透過單孔胸腔內視鏡深入患者胸腔,找到不健康肺泡切除後,執行肋膜沾黏手術或配合藥物治療,便可減少日後復發的可能,「輕度鎮定睡眠也就是僅輕度麻醉,病人還有自主呼吸的能力,這種做法免除了過往插管可能造成的後遺症,不過對於麻醉醫師、手術執行醫師的難度會比較高一點。」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