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炎反應 研究:消炎藥能幫助預防

「老人癡呆」、「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這些名詞代表的是一個人因為某些疾病,從原本的自己,完完全全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只是失憶、臉盲、容易疲倦,甚至會性格大變,不只是別人,連自己都忘了自己。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其實有一些弱點可以一一去攻破。

失智症是大腦的受損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最大宗,大約有50~60%的失智症患者是屬於這類。而過去的研究認為是類蛋白沈澱在大腦,讓大腦神經退化,再也無法執行正常的腦部功能,而且是一種不可逆的狀況。

但到底為什麼會導致阿茲海默症、誰比較容易發生阿茲海默症,其實都沒有定論。有人認為阿茲海默症可以靠腦部訓練來預防,但不能解釋為什麼連教授、語言學家、甚至如美國前總統雷根等頻繁使用大腦的人,也會得到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

屬於神經退化疾病,早期會先從掌管短期記憶、分析判斷的海馬迴開始退化,所以會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解剖過世患者的腦部,可發現異常的蛋白堆積,以及神經纖維的糾結。

或許,那是一種發炎反應的惡化?

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跟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合作,發現發炎反應會導致大腦的認知功能下降,尤其是負責「反應能力」的那塊。

他們收集了20名年輕男性,並針對他們施打沙門氏菌的疫苗,這個疫苗會引起暫時性炎症,但幾乎沒有其他副作用;在施打後幾小時,讓他們進行認知測驗,結果發現他們的專注力、反應力明顯下降,可以說大腦變得很遲鈍,有「大腦像是一層霧」的感覺。

iStock-861553788
iStock-861553788

「這項研究很重要,可以清楚看到身體、認知和心理健康是有明顯聯繫的,並且告訴我們,即使是最輕微的疾病,也可能會讓大腦的靈敏度下降。」作者之一的Raymond教授說。

研究團隊也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肥胖的人會比較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因為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發炎反應」;而平常我們吃的、喝的,還有日常生活習慣,很可能都讓我們的身體處在發炎狀態。

那抗發炎藥是可以預防失智的嗎?

其實在2016年時,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就發現,止痛藥裡的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可以抑制腦部發炎和記憶力退化。20隻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分成2組,分別餵食甲芬那酸跟安慰劑,1個月後,服用甲芬那酸的那組恢復記憶,安慰劑那組則沒有變化。

不過動物實驗要走到人體實驗,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研究團隊也坦言,止痛藥的成分很複雜,不會像研究時只使用「單一」的成分,還控制劑量,所以不建議大家自行拿止痛藥、消炎藥來吃,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反過來因為藥物中毒、藥物成癮而出現問題。

istock-468327978

但隨著近幾年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越來越多,也慢慢發現,其實只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不要發炎」的狀態,可以降低很多失智症的風險,抗老權威王桂良就曾提到,「正確的飲食」是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第一線法門,如果從飲食開始改變,不只預防失智,也會活得更健康開心。

期刊小檔案

《神經圖像》(NeuroImage)是一本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涵蓋神經影像學的研究,包括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和功能性人腦映射。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是全球最知名科學期刊《自然》的子期刊,致力於在生物,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19.116098(Selective effects of acute low-grade inflammation on human visual attention)

Fenamate NSAIDs inhibit the NLRP3 inflammasome and protect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in rodent models

延伸閱讀

除了失憶,這12種失智症症狀你有了幾項?

阿茲海默症又被稱第三型糖尿病,那降血糖藥可以預防失智嗎?

每天2杯咖啡 讓你跟失智症說掰掰!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