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說, 學齡前健康(3-6歲), 小學生健康(7-12歲), 健康醫療, 精神疾病, 請問專家, 育兒親子
當兒子得了過動症 西醫師媽媽轉當中醫發現問題出在「胃」
本身是神經科醫師出身,曾綺華為了過動症的兒子選擇投入中醫,找到一套能改善孩子過敏、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飲食方式。現在孩子也投入中醫領域,希望能幫助更多在求醫路上受挫的過動症孩子。
過動症的孩子,不一定都很「過動」
一講到過動症,爸媽們一定很直覺的會想到2大類症狀:「過動」跟「注意力不集中」,林林總總加起來共有18條;而西醫的藥物主要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或是刺激腎上腺素功能,透過增加腎上腺素跟多巴胺的分泌,讓孩子能保持一定的專注力。
但曾綺華在自己的兒子確診過動症之後,觀察了很久,發現像是利他能這類的藥物,必須在體內維持一定的濃度才能發揮效用,所以早上剛吃完藥,可能一個小時左右開始有效,但是到了第三節課之後效果會慢慢變差。
再加上利他能會有食慾不振、睡眠品質不佳的副作用,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問題,但從兒子的經驗中「看到了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過動症這個病症,更全面的去看待過動症孩子這個『人』,而不是『病』。」曾綺華說。
我發現孩子還有這些症狀!
秉持著西醫師做臨床觀察的精神,曾綺華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紀錄,發現他晚上的時候會有手腳抽動的症狀,她試著開了神經科的藥物給他,情況改善,但一停藥馬上又發作。
反反覆覆嘗試都沒有好效果,曾綺華決定徹底打破自己的想法,試著從「中醫」角度開始看,並為了孩子去讀了中醫、轉行當了中醫師;而在有了不同領域的知識之後,她也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只是上課時坐不滿15分鐘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已,生活上也有許多不同的症狀。
- 怕熱
- 胸口煩熱
- 便秘
- 手腳心流汗
- 大汗淋漓
- 半夜磨牙
- 舌紅
- 容易受驚
- 失眠
- 夜咳
這些在中醫裡是「胃熱」的症狀,簡單來說就是胃過於燥熱,沒辦法發揮正常的功能。「所以過動症的孩子因為脾胃功能太差,都沒辦法好好吸收營養,就像是缺油缺電的車子,結構上沒問題,但就是跑不動、還常常容易暴衝。」曾綺華說。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曾綺華在2011年,以台東醫院中醫科醫師的身份跟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精神科合作,調查30名被確診過動症的孩子、跟台東的中小學孩童,結果發現80%以上都有胃熱的症狀。
曾綺華說,她也發現,「胃」跟其他五臟六腑也是有關聯的,除了胃熱之外,像是還有些人會伴隨「脾肺氣虛」(鼻子過敏、氣喘)、「腎虛」(夜尿或尿床、健忘)、「肝風內動」(睡眠中手腳輕微抽動、癲癇或夢遊)等症狀。
「如果用一個五臟六腑『圓運動』的概念來說,脾胃是中心,其中胃氣主『降』,就是把食物帶到胃中進行消化,脾氣主『升』,就是將消化過後的營養,往上輸送到肺及大腦;肝臟像春天一樣調和我們身體的其他功能,心臟像夏天一樣炎熱、保持專注,肺臟是秋天,可以調節,腎臟是冬天要保存精力,所以脾胃功能差、營養不良,這些功能失調,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曾綺華說。
該怎麼解決孩子的胃熱?
曾綺華說,其實要解決「胃熱」很簡單,因為會造成胃熱的原因是「嗜食肥甘」,也就是喜歡吃高熱量、油炸的食物、甜食,像是炸雞、巧克力、薯條、洋芋片、咖哩、蛋糕、甜點等都是加重胃熱的因素,有胃熱體質的人要絕對避免。
「有些人會說,這個到底有沒有用?我可以跟你說,身體是自己在顧的,堅持下去就知道有沒有用。醫師最多只能給你50分,剩下50分是病人自己的努力。有一個現在3年級的小朋友,以前考試5科通通不及格,乖乖避開那些不能吃的食物,再配合用藥,國語84、數學71、自然88、社會62,英文總分是20分,他拿了16分,是大進步!」曾綺華說。
曾綺華也提醒,不管是燥熱、寒性的食物都不適合,以溫性的食物為優先。「溫性食物是指食物保溫能力好,譬如一鍋稀飯跟一鍋麵條,麵條比較快變涼,稀飯的保溫很久,所以要吃保溫能力好的食物,因為這樣子可以讓身體比較少耗陽氣。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物之外,也建議避免麵食。」曾綺華說。
參考資料
曾綺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治療實證研究,2011年。
延伸閱讀
她跟過動症兒子搏鬥20年 中研院研究:ADHD是食物「吃錯」了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