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每天吃下、喝下的食物,產生的廢棄物都需要透過腎臟代謝,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雖然如此的重要,但腎臟疾病卻佔據國人前十大國病的排行榜,甚至也是每年健保支出的榜首。
台灣雖然號稱「洗腎王國」,只不過要走到腎臟透析(俗稱洗腎)卻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很多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腎臟的警訊,總是要等到腎功能下降才會著急起來,但那時候,通常腎臟都已經有60%是損傷的狀態。
其實腎臟給我們的警告或警訊是很多的,有些人可能是尿液出現異狀,有些人可能是反覆結石、血尿、感染;在反覆的感染中,腎元數不斷地減少,最後導致腎功能下降,甚至在措手不及的時候,就步入透析。
反覆結石,是腎臟疾病的警訊
對於在30、40歲就開始面臨腎功能問題的人來說,結石就是他們避免太快走入透析的保命警訊。「在所有會造成洗腎的單一原因中,『自體顯性多囊腎性腎臟病』(ADPKD,俗稱多囊腎)是人數最多的;而他們又特別容易有結石,有些人甚至是因為結石才知道自己患有多囊腎。」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說。
多囊腎是一種家族遺傳的腎臟疾病,有高達2分之1的機率遺傳,會在腎臟、肝臟、脾臟,甚至腸胃道裡面長出很多大小不一的囊泡,而囊泡在腎臟不斷地生長,就會導致腎功能下降,且腎臟體積不斷的變大,從而壓迫到其他器官,也會引起大小不一的傷害。
而除了會造成囊泡生長,多囊腎的基因變化也容易造成結石生長,在沒有其他結石原因的情況下,就是會一直產生結石。有些人也是因為反覆的結石、血尿,才發現自己是多囊腎的患者。
容易長結石的體質,已經讓結石的治療更加的複雜,再加上結石產生在充滿囊泡的腎臟裡,假設使用傳統方式,例如體外震波碎石治療,高強度的震波很可能讓囊泡破裂,造成感染,但不處理,又會造成腎功能不斷地受到損害,可以說進退兩難。
多囊腎小檔案
方昱偉就舉例,他在好幾年前,曾經有個多囊腎患者因為反覆結石、血尿、感染而不停的住院,腎功能惡化的很快,才40、50歲就進入透析階段,;而因為他的囊泡還是不斷生長,壓迫到腹部,所以最後評估決定把2顆腎都切除,改以每週3-4次血液透析的方式取代腎臟功能。
「本來他的太太想捐腎給他,但血型不合,很可惜啦,現在台灣其實已經有藥物可以幫助延緩囊泡生長的速度,如果藥可以早個3~5年進來,他或許就不會這麼快需要透析,也不需要切除腎臟了。」講到這裡,方昱偉忍不住嘆息。
而方昱偉口中的藥物,在2019年7月時,已納入健保給付,能有效延緩多囊腎囊泡的生長。
因為多囊腎最大的危害,就是會在腎臟周圍長出的囊泡,不但壓迫腎臟、影響腎功能,還會讓腎臟其他疾病的治療變得比較困難。這款藥物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在身體作用,延緩囊泡的生長及腎功能的惡化。
「而結石跟囊泡生長的機制是類似的,所以同時也可以抑制結石生長。」方昱偉說,只要結石不那麼多、不會長得太大,其實就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用體外震波、內視鏡等作法來處理,也比較不會有感染的問題。
只要能夠控制囊泡生長,減少結石,腎功能惡化的速度也可以減緩,方昱偉說,至少他現在的病人,腎功能控制得都還不錯。
面對反覆的結石,醫師提醒:多喝水、多運動
不過藥物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健保還是有年齡、腎功能程度的限制,對於其他患者,方昱偉建議可以靠「多喝水」跟「多運動」來改善結石跟囊泡的生長。
「一天至少要喝到2000cc,因為這樣腎臟會很積極的排尿,同樣也可以達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效果,只是程度沒有藥物這麼好而已。」方昱偉說,但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可以喝到3000cc以上,在運動中就要隨時補充水分。
而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高血壓、改善囊泡擠壓造成的不舒服,維持良好的代謝,也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不過因為囊泡很容易因為「外力」碰撞而破裂,所以方昱偉也提醒,注意安全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可以從3個階段來評估自己適合做的運動是什麼。
- 腎臟大小:正常值,9~12公分
由於囊泡還沒有太多,可以像一般人一樣正常運動,但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減少需要碰撞的籃球、橄欖球等運動。
- 腎臟大小:略大,12~15公分
囊泡開始變多、可能會有點擠壓到,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可以多做游泳、瑜伽等比較緩和的運動。
- 腎臟大小:過大,15公分以上
很容易因為外力撞擊而破裂,千萬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像是超出自己身體負荷的運動、會互相碰撞的運動,甚至在游泳池內沖水柱也可能造成破裂,需要特別注意。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