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暑假是過動兒爸媽的另一個挑戰,原本按照時程表到學校去,還可以有老師、同學的協助,讓過動的孩子慢慢練習如何跟人相處溝通,但暑假時整天待在家裡,無論是要要求孩子寫功課、還是做家事,每天都是一場對抗的過程。
而家中就有過動兒、在門診也常常跟過動兒相處的雙和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周正哲說,其實爸媽在面對過動兒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有太多負面情緒」,因為過動兒已經不容易專注,所以只要旁人一有情緒,他們也很容易受到影響,堅定、簡單、重複的說清楚自己的提醒跟要求,其實孩子們慢慢就可以聽懂、做到。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大腦發展的一種疾病,主要會在幼兒、兒童時期開始出現明顯症狀,症狀分成2大類,一類是「注意力不集中」,一類是「過動衝動」,如果2類症狀都有就稱為「混合型」。
目前還不確定完全的成因,但可以看到過動兒的大腦腦區有些發展的比較慢,會讓專注力下降,或是無法控制情緒,語言發展也會比較緩慢;但除了這些之外,過動兒還會伴隨其他的共病,例如過敏等,所以可能不完全只有腦部的問題。
我的孩子總是講不聽、叫不動?這些狀況就要特別注意!
雖然小孩子也常會有一些叛逆的狀況,跟爸媽唱反調,或是不願意乖乖遵守規矩,好好溝通多半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孩子是不是「理解」或是「有聽進去」,但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可能就要特別注意:
- 需要很多引導才能專心,甚至沒有效果。
- 別人說話常常感覺沒在聽。
- 要求功課跟規矩的時候頻繁出現衝突。
- 出現逃避心態。
周正哲說,過動、焦慮或是一些神經相關的生理疾病,例如「癲癇」等,都有可能造成類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症狀,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就建議可以到小兒神經科做一些檢查,排除掉其他的疾病,會診小兒心智科來確定是否是單純的過動;如果是單純的過動症,也可以跟醫師或是治療師來討論如何應對孩子。
「因為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可能適合的方法都不同。原則上,在家裡處理不來,可以跟學校老師討論看看是否有方法,如果學校也覺得有問題,就該帶去醫院找兒童心智科,或是小兒神經科討論。」周正哲說。
孩子確定是過動兒,我該怎麼引導他?
雖然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但爸媽還是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大原則,像是態度要溫柔、指令要簡單、要引起孩子興趣等。
- 態度要溫柔:用太強硬的手段,過動兒情緒會跑出來,接下來都在生氣就聽不進指令了。
周正哲舉例,他在門診看過一個孩子,趁著大人不注意就從椅子爬到桌子上,整個人站著嘻嘻哈哈的,如果是一般情況下,爸媽可能會直接發火,但這時面對過動兒,應該要有另一套方法。
「我跟孩子說,另一張桌子上有玩具,想不想玩?因為他有興趣,所以就自己下來了,我跟他說謝謝,送他一張貼紙,讓他心情開心,然後強調『下次不能站到桌上喔』,請孩子覆述一遍、確認有聽進去,他就了解『站桌子是不對的』,但又不會鬧得很生氣。」周正哲說。
而多用「我們」、「請」、「謝謝」等尊重孩子的用語,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清楚,周正哲說,孩子的理解力會跟上,也會比較聽得進去。
- 要引起孩子的興趣:把想建立的規矩或想要的指令連結到孩子有興趣的事情上
像上面這個例子,周正哲就是用「玩具」來引導孩子爬下桌子,先稱讚孩子有聽話(給予獎勵、引起動機),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強調一次指令,會比單純要求孩子做事還來得有效,而且孩子也會因此對於「遵守規矩」有正向連結。
- 要確認孩子有在聽:把會讓孩子分心的事物移除
周正哲再舉例,他在要求自己的孩子寫功課的時候,先跟孩子說好「寫完功課就有點心吃」,結果孩子馬上從他手中摸走一塊餅乾準備放到嘴裡,這時候不要任由孩子去破壞指令,而是要重複執行剛剛的指令,不然孩子不會聽進去。
「我先沒收餅乾,然後把孩子帶到書桌前,孩子會反抗,但是就執行上述的作法,態度溫柔、不罵不兇,用尊重的語句鼓勵他,跟他說接下來的獎勵,讓他情緒平穩,慢慢靜下心來執行『寫功課』的指令。同時要保持周遭沒有講話、其他聲音、或是玩具來分心。」
- 指令要簡單、簡短:指令要很明確,不要故意說反話,也可以把事情拆解成步驟,一步一步教孩子去執行。
周正哲說,這是常常會不小心忽略的一點,因為過動兒的專注力不高,如果指令太長、太複雜,或是聽起來太困難,孩子就很容易直接放棄,建議一次只說一件簡單的動作,而且是很明確的說,隨著孩子能力越來越好再慢慢加深。
比如要孩子去洗澡,就直接說「現在請你去洗澡」,不要說「現在幾點了還不去洗澡?」要孩子幫忙打掃家裡,可以把動作拆成「用掃把掃客廳的地板,再用拖把拖一遍」、「用抹布擦廚房的流理台」、「把碗盤洗乾淨」等簡單的指令,不要說「把客廳掃一掃再去打掃廚房」,就期待孩子把客廳、廚房都打掃成大人想要的樣子。
大人是過動兒的支柱,要堅定而可靠
周正哲說,每天每天都可能不斷重複上述的這些過程,中間只要大人一個情緒沒有調整好,對孩子大發脾氣,孩子就可能會退縮、乾脆放懶,最後被帶去看醫生說「腦袋是不是太笨了學不會」,但其實大人更應該要做好引導、堅定陪伴的角色,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心。
- 帶過動兒認識自己的情緒,也確定沒有其他原因困擾他。
- 給過動兒煞車,在他們開始有情緒的時候好好重申規矩,並安撫情緒。
- 在過動兒維持一段時間的專注後開始分心、覺得疲累的時候,可以轉換環境,先去上廁所、洗澡休息一下,回來繼續努力。
- 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如果孩子願意訴說心情,那就可以好好引導、給予適當提醒;但孩子開始變得壓抑、沈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讓他了解家人永遠無條件支持他。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