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吃下東西後,大約2個小時食物就會來到小腸,但是「胃輕癱」患者吃下食物後,胃跟小腸之間的「門」沒有打開、或是打開太小,食物卡在胃部,甚至還會從原路逆流,從嘴巴噴出來。
亞東醫院超音波內視鏡中心主任鍾承軒表示,國內還沒有胃輕癱的盛行率統計,不過美國按照美國的數據,大約是3%,而且由於慢性病患者的增加,胃輕癱的病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
胃輕癱常見的原因包括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障礙、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大約有30-50%會出現胃輕癱症狀;或是外科手術後迷走神經切除或受損。「胃輕癱時,胃跟十二指腸在沒有阻塞的情況下,胃底部收縮力下降,胃竇部蠕動力不足,食物滯留在胃中,造成上腹脹痛、食慾降低、飯後噁心吐出半消化食物等情形。」
患有糖尿病的胡小姐就在現場表示,自己胃輕癱時,食物甚至會逆流從嘴巴出來,「那些半消化的食物不是用吐的,而是直接用噴的。」
傳統藥物、手術效果有限
傳統的胃輕癱治療是使用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會產生大量副作用,例如手會像帕金森氏症患者一樣顫抖,另外還會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因此如果症狀較嚴重,會進行手術。
「傳統的手術就是切除三分之一的胃,這樣的傷口比較大,病人大概要一個星期之後才可以正常進食。『胃輕癱』又是糖尿病患者常看到的問題,患者的復原還要花更久的時間。」或是有些人會選擇插鼻腸管,但是這樣就只能食用流體食物,而且會影響一般生活。
經口內視鏡 做到零外傷
不過,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展,現在有一種被稱為「第三空間內視鏡」,也就是不是在腸腔也不是在腹腔,而是在黏膜下層的內視鏡技術。將這種內視鏡應用在胃輕癱的手術上,可以直接從嘴巴插入內視鏡,將內視鏡伸到胃中切開胃幽門肌肉。患者完全沒有外部傷口,手術第二天就可以正常進食。
亞東醫院是台灣第一間進行「經口內視鏡」治療胃輕癱的醫院,鍾承軒介紹,這種手術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手術時間大概1個小時,成功機率90%以上,」上文胡小姐的案例中,手術後胃幽門括約肌鬆弛,終於可以正常進食。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