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媽媽是個糖尿病老病,15年前就確診得到糖尿病,最近一個月來始終覺得胃部不舒服,才吃一點稀飯就會覺得上腹部發脹,隱隱作痛,不久後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嚇得孫媽媽趕緊去醫院掛號看腸胃科,結果檢查的結果是得了「胃 輕癱」(Gastroparesis),進一步追蹤病因,才發現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經功能病變,導致控制胃收縮的自主神經受到損傷。
血糖增高會加重胃輕癱症狀,進而形成反覆的惡性循環
糖尿病是胃輕癱的發生原因之一,一旦出現胃輕癱,由於胃部排空的功能異常,讓血糖的控制更加困難,一旦血糖值飆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讓胃部微循環出現障礙時,則又會進一步加重胃部癱瘓的症狀,變成惡性循環。
在正常的情況下,胃部把分解消化過的食物送入小腸(也就是排空),大概需要3到4個小時,當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時,胃部要排空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如果血糖值過高而損害了胃部的自主神經,使得胃部缺乏自主神經的刺激而造成胃壁麻痺,使胃部肌肉無法正常收縮,讓原本該被推到小腸的食物繼續留在胃裡,漸漸食物在胃中發酵,就成了幽門螺旋桿菌滋生的最佳環境。
不僅如此,經過胃液腐蝕後糜爛的食物,繼續停留在胃部,久而久之還會變成胃石,形成胃石症,導致胃部疼痛,甚至噁心嘔吐。
而因為胃輕癱的關係,使得不少糖尿病患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或是用餐完畢後會有上腹部飽脹感,而因為胃部始終未曾完全排空,會導致食量變小,進而體重減輕,逐漸出現低血糖的各種危險症狀。
50%到75%的糖尿病患有胃輕癱的問題,不可輕忽
根據臨床研究分析,有50%到76%的糖尿病患都有胃輕癱的問題,中國大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針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發現,有接近7成的患者出現了胃部肌肉無力,無法排空食物的症狀。所以,如果糖尿病患出現前面所說的症狀,千萬不要單純地視為只是腸胃消化不良而疏忽了應有的重視與治療。
如果要改善因為血糖過高而造成的胃輕癱症狀,建議除了遵照醫囑服用物糖尿病患務必做到下面3件事。
一、穩定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改善胃輕癱症狀最基本的作法,維持穩定的血糖值,才能讓胃部的自主神經發揮應有的功能,進行正常的「排空」功能。
二、謹慎調整飲食:
糖尿病患可以考慮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把平日的三餐再區分成5到6小餐,以便控制飯後血糖,而已患有胃輕癱的糖尿病患,則應該在上腹飽脹感減輕後再適度的調整用餐次數與頻率。
為避免加重胃部排空的障礙,糖尿病患應該避免食用高纖維、油脂含量高,或是油炸食物,選擇軟質與低纖的食物,例如蔬果、魚類、精製麵粉與穀類濃湯或流質食物。
三、適度按摩腹部:
要改善胃輕癱的症狀,可以用自我按摩腹部的方式,採取仰臥平躺的姿勢,左右手相疊,按順時針方向,以自己可以接受的力道循環按摩,讓胃腸得以增進蠕動。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