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占了所有人口比例的14%,讓長照議題已經不是個人問題,但現在許多人還卡在擔心「安養機構」是不安全的,所以寧願自己咬著牙照顧,也不願意尋求援手。只是一個人撐著,隨著病程的惡化,總有一天會跟床上的那個人一起倒下。
長照不是只有「自己來」跟「安養院」可以選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說,現在還是很多人不了解,其實長照早就已經不是「安養院」跟「自己顧」的二選一問題;選擇好的、長效的安養院是一個方向,但如果真的不想送安養院,其實居家照顧、日照中心可以協助80%的問題,剩下20%自己努力一點,也可以解決,不需要100%都自己來。
根據統計,全台灣大約有76萬需要照顧的失能失智群,其中有50萬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家,但以平均年齡來看,65歲的老人家都還有10年以上的壽命,家總也調查發現,照顧者平均要照顧9.9年,對於經濟、心力都是很大的負擔。
衛福部在2018年推出「長照四包錢」的服務,分成「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4大項;申請之後,會先針對被照顧者的需求做評估,分為1~8級,1級沒有補助,但從2~8級開始,每個月可以補助1~3.6萬元,一般戶自負額是16%、中低收入戶5%、低收入戶全免,如果是一般戶,每個月只要1600~6千元,就可以使用這些服務。
而日照中心就像是這些老人家的「學校」一樣,白天可以讓他們去上學,下班的時候再將他們接回家,除了讓照顧者還能夠有自己的時間工作、休息之外,這些老人家也多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能夠減緩他們的症狀,甚至幫助他們回到原本的生活。
但是這些資源,都需要照顧者「聰明」的選擇跟取捨安排,郭慈安就提到,有個先生想在白天的時候送媽媽去日照中心,但他發現自己台北的家都離日照中心很遠,所以他乾脆在新北市的日照中心附近租了房子,然後把台北市的自宅拿去出租,多出來的租金差額,還可以補貼媽媽在日照中心的費用,媽媽也能在日照中心周圍形成一個新的生活圈。
長照四包錢怎麼用?
照顧及專業服務有包含像是幫忙洗澡、翻身、餵食等日常照顧,家總秘書長陳景寧也提到,搬扶被照顧者時,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久了也會肌肉受傷,甚至會2個人一起跌倒,更危險。
住在高雄的鍾先生也說,他就是每天搬扶失能的太太,弄到全身都痠痛,而且每次的餵飯都要花1個半小時的時間,又很怕一個不注意讓太太嗆到、噎到,心力消耗很大;為了照顧太太,他提早退休,只是也不能沒有薪水,所以他乾脆在自家大樓當管理員,並在後來尋求長照的服務,讓居家照顧服務員來幫忙太太擦澡、餵食,減輕自己的負擔,也獲得長照「聰明照顧月計劃」的第三名。
除了日常照顧之外,對於輕度失能或失智的老人,也有陪同出外的服務,可以到附近買買東西、散散步,達到回歸人群的需求,也能幫助他們藉由社交而感到心情愉快。
對於有就醫回診需求的人,就可以使用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跟無障礙環境,也可以讓輕度失能失智的老人家,可以在家中有比較安全的生活環境,不會上廁所時因為滑倒,導致高齡者最容易死亡的髖骨骨折;而對於照顧者來說,喘息服務跟支持服務、心理諮商服務,除了能休息,也能讓滿腔的辛苦,有個「懂」的人可以訴說。
來自桃園的劉小姐就說,在10年前爸爸確診失智症之後,壓力真的很大,媽媽也早早過世、也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分擔,「我快要生產的時候,爸爸變得有些嚴重,本來好好的,就會開始一直大罵、大吵說要找錢,當時真的覺得快瘋掉了。」
後來她尋求長照專線協助,除了讓爸爸到日照中心去「上學」,也開始接受產前諮商,把心理的壓力釋放出來,現在她每個星期五,還會跟爸爸來個小聚會,「我想每週有一天,是跟爸爸在一起的。」也獲得長照「聰明照顧月計劃」的第二名。
推薦閱讀:28年長照還是「很愛老公」 田奶奶的祕訣:用長照服務活得自在
照顧家人除了是付出,也可以變成獲得
郭慈安說,雖然這些資源是能幫助照顧者的利器,但在資源、知識沒有推廣的情況下,也不能「硬塞」給對方,「不能說,好,你家有失能老人,就用這個這個來處理,照顧者會很排斥,只要中間一覺得『不好用』、『沒效果』或是『很糟』,馬上就拒絕再使用了。」
比如照顧者有了10年經驗,突然來了一個居服員,用他的專業去「教導」照顧者怎麼照顧,但照顧者已經自己摸索出一套辦法,可能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那就是「他的辦法」。「不能去否定,但要溝通,家總就是這樣的角色,對那些不了解長照的人、跟長照單位吵架的照顧者溝通,說通、說懂給他們聽。」
「就像是溺水的人」,郭慈安說,「我們要先給他棍子、讓他可以呼吸一口氣,再去告訴他怎麼游泳,不是一來就說要這樣那樣。」但這樣的社工需要不同的訓練,要把重心放在照顧者的需求、心理,所以還有一段路可以持續進步。
但澎湖的楊小姐不只找到跟失智媽媽、跟社工們相處的辦法,還把自己的經驗化作賺錢、助人的力量,在今年通過了照服員的訓練。身為家中大姐的她,原本跟2個妹妹在高雄工作、照顧媽媽,但3妹生病過世後,她決定辭職、帶媽媽回到澎湖,只是幾年下來,身心俱疲、經濟上也出現困難,只好送媽媽去日照中心。
送媽媽去日照中心之後,楊小姐也面對了大家不諒解的眼光,但她在喘息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原本就在醫院工作的她決定去考照服員,隨著她的準備,媽媽的狀況也越來越好,2個人都像是重獲新生一樣,她也說,「很期待接下來我要做的事情,因為這麼多年的照顧,也可以變成獲得的開始!」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