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喝八大杯水不夠精準!腎友3方法「喝對水」延緩腎臟惡化

疾病與飲食息息相關,腎臟病患者最常聽到醫師說「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怕營養不良又擔心失衡,甚至連日常喝水都要斤斤計計。特別是有多囊腎的患者比起一般慢性腎友們更容易肚子脹氣,醫師說其實有良好的飲食、喝水習慣就跟吃藥一樣,是有助於減緩腎臟惡化。

水喝太多、太少對腎友都是負擔!

礦泉牌子都說多喝水、衛教也說要多喝水、醫師也常說有結石體質的人也要多喝水,但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醫師強調:「更精準應該要說『適當』多喝水。」

當人體水分補充不足時,從頭到腳都會有問題,不僅便秘、頭痛、焦慮、痛風等,身體各部位都會出現狀況。但千萬別因此開始猛灌水,因為水太多也會增加心肺負擔或是雙下肢水腫,太多太少都是對身體不好。

精準喝水量:前一日尿量+500c.c. 小便顏色也是判斷關鍵

王智賢分享臨床上的經驗,有些患者因為水腫來門診,擔心是自己腎臟出了問題。但其實腎臟狀況沒有那麼糟,甚至功能是正常,只是因為水喝太多,年輕的時候可以很快排掉,老了以後代謝變慢,還跟年輕時一樣喝水,出不敷入的狀況下自然而然腳就會腫起來。

過往大家常說「每天喝八大杯水」,現在看來是不夠精準,雖然一般人喝八大杯水沒有問題,但有些人喝完八大杯反而一直上廁所,小便的顏色又很淺,事實上那樣就是水喝太多,對於腎臟患者可能反而是個負擔。

王智賢說對於腎臟病友來說喝水就像是一門藝術,如果以嚴格精準的做法,可以用自己排尿量加500c.c.到600c.c.就是患者該喝的水量。例如A病友每日尿量有400c.c.,則400c.c.+600c.c.=1000c.c.即為每日建議的喝水量,且這樣的飲食量不出現水腫、無明顯口渴,這1000CC就是理想水量。

只是許多人沒那麼多時間每天量自己的排尿量,因此王智賢說可以從簡單的三大方向來看自己的喝水量有沒有正常。

一、排尿的顏色:小便應該是要呈現淡淡黃色、琥珀色,這樣的顏色代表你喝的水是剛好的。

二、水腫:可以壓腳踝,檢視自己有沒有水腫,會出現水腫可能就是喝太多水或是吃重鹹。另外少部分人也可因服用藥物造成類似水腫的情形,這時可請教您的醫師。

三、體重變化:如果一天體重急速大幅增加、減少,可能都是水分的增加或減少。

由於每個人生活背景、環境不一樣,且在不同季節夏天、冬天喝的水量也不同,因為皮膚無形的蒸發也不一樣。王智賢分析:「當喝完水腿不會出現水腫、小便又是淡黃色,其實這樣的喝水量就是剛好。」

多囊腎患者腎功能退步速度快!未保養走入洗腎是必然

對於腎友來說每一杯水都對患者身體可能有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多囊腎患者許多腎臟已經開始衰竭,退步的速度其實是很快。多囊腎患者因為被異常的水泡佔滿時,會讓腎臟功能慢慢惡化,王智賢坦言:「洗腎的病人大約是2-2.4%是多囊腎引起,只要患者活的夠久就一定會洗腎,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想要逆轉洗腎雖然有難度,但其實透過正常的飲食,加上藥物的治療,是可以延緩洗腎。王智賢說:「飲食大約能減緩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藥物又能再減緩三分之一,患者多幾年處在亞健康的情況活下去,未來也許又有了基因療法,患者也許永遠都不用洗腎。」

多囊腎小檔案

正式名稱: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

別名:泡泡腎。

症狀:高血壓、肚子脹、腰痛、蛋白尿、血尿、結石。

併發症:尿毒症腎衰竭、肝臟囊腫、腦血管瘤(易中風)、出血性感染、心臟瓣膜問題。

類型:台灣最常見有第一型(約佔85%)、第二型(約佔15%),第一型患者大約在50歲左右,腎功能就可能破壞。

得病機率:屬於顯性遺傳,只要爸媽有一人得病,自己罹病的機率就是50%。

囊友應選擇優質蛋白!少量多餐、非脹氣食材

雖然所有的腎友都知道要低蛋白飲食,每公斤至少不要超過0.6-0.8公克,除了攝取的量少之外,更重要王智賢建議吃「優質蛋白」,像瘦肉、魚肉、植物性蛋白,盡量避免選擇加工食品蛋白質,因為加了很多磷、鉀離子,對腎臟不好的人反而是負擔。

另外,由於多囊腎患者到了中後期,水泡不只在腎臟,連肝臟、胰臟也都有水泡,會讓患者肚子變的非常大,當肚子被水泡佔滿時,如果吃了蕃薯、馬鈴薯等,這類比較會產氣的食物,就容易讓肚子不舒服。

因為一般腎臟其實跟拳頭一樣大而已,但多囊腎患者一顆腎臟可能就比一個人的頭還大,吃一點東西就容易脹氣,王智賢提醒:「除了需要注意不能吃脹氣食物,吃的量一次也可能不太多,需要少量多餐。」

多囊腎患者不再束手無策!新藥讓回診率上升

由於過往對於多囊腎的患者沒有針對性的藥,病患只能看著泡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卻束手無策。如今有新藥後,更能幫助水泡不要長得那麼快,許多多囊腎患者彷彿看到新的希望,回診的意願也比較高。

對患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爲當多了一個希望,就比較有機會在年輕時更開始注重,雖然醫師常講腎友要怎麼注意飲食、三多三少:多喝白開水、多蔬果、多全穀根莖、少油脂、少鹽、少糖,患者知道只是難做到。王智賢強調:「這樣的吃法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照顧腎臟而已,其他重要臟器也都能做到、保護到。」

別以為有多囊腎、或是慢性腎臟病一輩子就完了,多囊腎的患者假設都沒有其他慢性病的話,其實這些病人到達洗腎之後,整體的表現感覺會比一般老人家洗腎還要好的。從日常生活照顧好,均衡攝取足夠的營養,也能擁有健康的腎利人生。

文/王芊淩、 圖/何宜婷

延伸閱讀

怕孩子遺傳到「洗腎疾病」?醫師:父母多注意,及早追蹤治療人生同樣精彩

腎臟疾病也可能遺傳! 2000個家族面臨洗腎,新治療讓他們重獲希望

多囊腎是造成洗腎的最大遺傳疾病!醫師:新藥給了重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