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不像其他骨科退化疾病,許多的患者其實年紀都很輕。偏偏發作起來,腰痛、腿痛、下背痛全部出現,生活大受影響。這時最常面臨的問題「到底需不需要開刀?」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醫師解釋,其實開刀與否要看椎間盤突出的方式。如果只是椎間盤膨出卻沒有結構的損壞,是有機會慢慢痊癒的。
椎間盤突出不受年紀影響!搬動摩托車就可能造成
不少年輕族群可能因為重量訓練、搬重的東西、長時間開車等,過程中瞬間不正確的施力就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醫師說到:「最常見的像是機車族要挪停車位的時候,搬動其他摩托車而閃到腰。因為瞬間的壓力讓脊椎負荷過大,脊椎的軟骨就會受傷。」不像一般骨科常見的退化問題,椎間盤突出的發生其實跟患者年紀沒有關係。
只是有些人椎間盤受傷後可以慢慢自行恢復,有些卻得開刀。到底該怎麼知道自己需不需要手術?應思漢院長說,其實可以依照椎間盤突出的方式,來研判需不需要開刀。大致上有三種不同分型:
椎間盤突出分為 3 種!突出情況研判開刀與否
首先要先了解「椎間盤」是一種特殊的軟骨組織,外圈叫做環狀纖維軟骨,中間類似牙膏的物質叫做髓核。不同程度的壓力可能造成不同型態的椎間盤突出。
一、椎間盤「膨出」(Prolapse)註1
因為壓力擠壓導致椎間盤中間髓核的物質像夾心餅乾一樣往外膨出,但是環狀纖維軟骨沒有完全破掉。這樣的狀況藉由多躺著休息,降低脊椎荷重,就有機會自行痊癒。
應思漢醫師表示:「以前的人說腰痛要多躺著是有道理的,因為躺著的時候脊椎壓力小。所以對於椎間盤突出的人來說,趁還不嚴重時多臥床休息,是最好的修復方式。」
二、椎間盤「突出」(Extrusion) 註1
外面纖維軟骨已經變薄破裂,內部髓核突出被脊柱後方的韌帶包覆而沒有破出來,就會介在需要開刀跟不開刀之間,等待自行恢復的機會。若臥床、吃藥、復健或其他治療方式三到六個月仍然會疼痛甚至到影響生活品質,手術還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三、椎間盤「脫出」(Sequestration) 註1
再繼續往下惡化,髓核的物質繼續被擠出,跑到外面脊髓的空腔內壓到神經。由於跑到軟骨外面的組織不會憑空消失,也無法自行跑回原來的位置,這類的椎間盤突出幾乎是無法自行恢復的。唯有透過手術將異物移除,才能解決神經壓迫的疼痛症狀。
應思漢院長解釋:「一般人所熟悉的『椎間盤突出』其實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越前面的階段就越有機會自行恢復,但到了後面柔軟的髓核都被擠壓出來,自行恢復機率就非常低了。」不管哪個程度,因為都是直接壓迫到坐骨神經,對患者來說都是不舒服,都會出現腰痠、下背痛,一直往下延伸到臀部、大腿甚至小腿,不會因為不同階段而有症狀上的差異。
能否忍受疼痛感也是開刀與否的關鍵
患者千萬不要因為害怕開刀拒絕看醫生,特別當腳已經出現酸麻痛,時間甚至持續一兩個星期沒有改善就應該趕快去醫院檢查評估。應思漢院長建議:「在症狀初期就應該來骨科做完整的理學檢查與影像檢查,照X光、電腦斷層 (CT) 甚至磁振造影 (MRI),看清楚是哪個階段。椎間盤膨出或是突出是可以自己恢復的,應該多平躺休息;一旦椎間盤脫出是縮不回去的,神經壓久了不處理反而拖到肌肉萎縮,甚至大小便都受到影響。及早手術不要耽誤,才不會留下永久性的後遺症。」
過去有研究指出,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接受手術與沒有手術一年之後的結果是相近的。有部分學者認為開刀與否取決於患者有沒有辦法忍受身體的不舒服,甚至是經濟上有沒有辦法接受數週甚至數個月的平躺休息無法工作。應思漢院長舉例:「像有些退休的老人家因為活動量少,雖然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但症狀慢慢緩和神經也適應了,也許就不需要開刀。」
反觀手術的好處,是可以立刻把神經壓迫的異物移除,症狀當下就能獲得改善,短時間就能恢復工作。因此對於椎間盤膨出或是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來說,要不要開刀完全要看患者本身的意願與需求。但對於椎間盤脫出的患者而言,因為擔心而延誤手術,反而可能留下永久的神經後遺症喔!
開刀並非一勞永逸!生活型態不改會恐再復發
別以為開刀就是一勞永逸,一輩子不會再有同樣的問題。應思漢院長提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通常只是把不該突出的組織拿掉,而不是把軟骨整個掏空。假設患者每天久站久坐或是不正常施力,剩下的椎間盤哪天可能一個姿勢不良又被擠出來,椎間盤突出就又復發了。若生活型態不改變,同樣的狀況是會再度發生的。」況且腰椎有五節,若沒有好好注意,沒有手術的椎間盤同樣可能受傷再次壓迫神經。
椎間盤突出跟脊椎退化一樣,最容易出現在腰椎第四、第五以及薦椎第一節的位置。人在挺直的時候,是脊椎受力最均勻的時候。應思漢院長呼籲:「大部分運動傷害、習慣,其實都可以透過日常生活調整與訓練來改善。當自己身體有警訊腰在酸了,就不要一直維持同一個動作。」好好愛護身體,別讓脊椎受委屈了。
註1 由於醫學名詞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附上原文供參考。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