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熱到上萬人送醫,台灣也要小心,遇到熱疾病該怎麼辦?

iStock-829068022

日本自 7 月 9 日以來,至少有 77 人死於與熱有關的疾病,超過 3 萬人送醫,主要原因是人們中暑和疲憊。日本氣象廳已經將熱浪定義為一場自然災害。此外,不只日本出現異常高溫,今年夏天連北極圈內的森林都出現野火,歐洲多個國家已進入緊急狀態。在台灣,動不動就超過35%地氣溫,因此民眾也不得不預防熱傷害的事件發生….

熱傷害是由於人體在高溫環境中,缺乏有效散熱,造成體液流失、身體脫水及鉀離子散失、血液濃縮,頭暈、嘔吐、拉肚子或心血管功能失調等症狀,並可分為熱中暑(Heat stroke)、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熱性痙攣(Heat cramp)三類。

熱中暑(Heat stroke):熱中暑一般分成兩類,外因性及內因性熱中暑,前者為外界環境突然出現大量熱能,而人體無法在短時間內排出,例如:慢性疾病者服用抑制排汗的藥物;而內因性的熱中暑常常是因為體內的熱產生多於身體排放的熱量導致,例如:從軍時,在激烈的操練中發生。

熱中暑的臨床現象有以下3點:
1.嚴重高體溫(中心體溫>40.6ºC)
2.中樞神經異常(包括躁動、昏迷、抽搐、昏迷等)
3.乾熱皮膚及排汗困難。

很多人會以為只有夏天才會熱中暑,實際上只要環境處於在持續高氣溫、高濕度下,全年均可能發生熱中暑現象。此外,熱中暑患者的體溫有時很會迅速達到40~41℃,而連續高溫所造成的循環衰竭可致死或造成永久性腦傷害。

提醒民眾,於酷暑下從事室外活動,感覺到全身發燙、眼睛發熱及頭暈時,一定要找個蔭涼處休息喝些冷飲。若發生熱中暑時,須立即移至蔭涼處,放低頭部並鬆開衣服,利用冷水擦遍全身,最好再加上風扇吹身體。

如在野外可將病患泡在溪水中,讓身體散熱,但要注意降溫要保持緩慢,否則引起人體發抖,反而會使內部體溫增高,必注意保持體溫緩慢上升。此外,若發現病者呼吸困難,需進行人工呼吸急救。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發生於流汗太多,體內水和電解質失衡的狀態。熱衰竭會讓人出現疲倦、身體感到軟弱無力、精神不安、搏微弱無力、血壓低、皮膚濕冷或膚色蒼白,接著可能會失去意識知覺。

輕度熱衰竭是因長期於炎熱的環境中工作,造成病患昏倒或體溫稍高,急救時,必須讓病患平躺,並給予患者運動飲料或含鹽分的水來補充體液。

熱性痙攣(Heat cramp):民眾若在高熱、高濕度環境或是散熱不佳、空氣不流通環境中運動或工作時,因流汗過多和體內的水及電解質流失發生痙攣的狀況。許多人在打籃球的時候,常會發生小腿肌肉或四肢肌肉抽筋或劇痛的現象,肌肉摸起來非常堅硬。

救助熱痙攣患者,應迅速將其移動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並解開衣物,給予涼開水或鹽水。若患者喪失意識,痙攣劇烈,應讓患者採側臥,頭向後仰的體位,使呼吸道暢通,趕快打119請救護車送急診急救。若患者甦醒,也應抬送醫院,嚴禁讓患者自立行走,及服用安眠或抗癲癇藥物。若患者狀況穩定後,可多休息及喝運動飲料,改善熱痙攣狀況。

中暑急救五字訣:移敷促浸擦

:迅速將病人移動至陰涼通風處,敞開衣物、墊高頭部,幫助呼吸和散熱。
:可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敷頭部,而冰袋也可置於病人腋窩、大腿根部等處。
:促進患者散熱,可將患者置於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需注意,若為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可能無法承受過低水溫。
:將患者軀體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沒乳頭為度。
: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體四週,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38℃,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延伸閱讀
夏天運動未得健身之利,先受中暑所害?教你預防運動型中暑!
夏天中暑高燒未能及時降溫,當心爆發橫紋肌溶解症
熱浪來襲∼你是屬於容易中暑的族群嗎?
中暑不適,刮痧4穴位消暑氣
被太陽打敗了 出現這6種症狀小心中暑!
你知道熱中暑比熱衰竭嚴重嗎?

文/黃聖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