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呼吸喘、喉嚨卡檢查後卻沒事!覺得自己怪怪的原來是「恐慌症」上身

雖然疫情逐漸趨緩,但許多民眾總覺得自己「怪怪的」,自我懷疑喉嚨常常不舒服是不是確診了、常胸悶要大口呼吸,是不是該去快篩?但往往就醫後醫生都說一切正常,那這些不適感都是從何而來呢?

恐慌症是焦慮症一種!症狀易混淆

其實人的心理都是會影響生理的,有些民眾感受到身體上的不適卻找不出病因,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表示:「許多民眾因長時間待在家中無法外出,又大量接收有關疫情的新聞,導致長期處在封閉空間和緊繃的情緒裡,內外夾攻下漸漸產生頭暈胸悶、過度換氣的情況,就醫後才發覺恐慌症已經悄悄找上門。」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常見的症狀如下

  • 突然心悸
  • 呼吸困難
  • 喘不過氣
  • 胸悶
  • 頭暈
  • 感覺異常

當恐慌症一發作會感覺極不舒服、彷彿快死掉,很多患者因此至醫院求診,但反覆就醫檢查卻又找不到身體有何異狀,造成心理更大的壓力,對於患者來說是極大的痛苦。

陳奕安分享近期臨床上的真實個案,一名黃小姐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各種不特定身體不適,隨著身上的不舒服越來越嚴重,謹慎的她立即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經醫生分析報告後確定和疫苗副作用無關,檢查也並無異常,不過本身就有焦慮症病史的她,內心並未感到緩解,還是覺得身體百般不適。

心理變得緊張!身體症狀敏感度會更高

陳奕安解釋:「對於原先就有焦慮相關病史的人,在防疫期間過得相當忐忑,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在施打疫苗後處於緊張時,對於身體症狀的敏感度會更高,也更容易出現焦慮症狀,這是在疫情中時常發生的。」

前些日子疫情嚴峻,許多民眾對於踏進醫療院所心生迴避,而延遲回診的時間,這也造成中斷用藥使病情無法有效控制,但恐慌症並非無藥可治,陳奕安說:「不論是透過藥物還是認知行為治療,只要配合療程與定期追蹤,病情都能日見好轉。」

iStock-934913074

三妙招減少恐慌症發作的機會

疫新生活已是常態,心理狀況的產生無孔不入,為此陳醫師提供民眾三項生活小秒招,有助於民眾撐過這段非常時期。

  1. 適當運動:在家不妨做些有氧運動、規律作息,除了調節情緒,也可以幫助夜晚睡眠
  2. 減少看新聞:避免收看疫情新聞過久,一天可分配30分鐘更新資訊就好,同時要多留意消息來源正確性
  3. 善用心理諮商:民眾若有心理衛生相關的疑慮,可多多諮詢減輕心理的負擔。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性急長輩容易罹患「恐慌症」!醫:「勞操煩」就是重要指標
沒病卻胸悶心悸竟是「恐慌症」!5招讓你迅速平息緊張
莫名心悸、呼吸困難、覺得自己快死掉 你可能是恐慌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