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許小姐月經時總是特別疼痛,3年前因為劇痛就醫,醫師卻告訴她「你得了惡性腫瘤,要切子宮、卵巢」,讓她非常無法接受;但後來在國泰醫院婦產科蔡亞倫醫師的檢查下,發現只是「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不用切除子宮、卵巢,3年過去也沒有再復發。
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根據統計,在台灣有20萬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發生樣態多元,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沒有正常生長,反而跑到其他地方;長到卵巢就成為「巧克力囊腫」,長到子宮肌層就形成「子宮肌腺症」,如果跑到腹腔內,可能會形成腸粘黏等。
但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Polypoid Endometriosis),是指內膜生長不平均,導致有些地方內膜增生較快,形成突出,就是所謂的息肉。而雖然這是良性腫瘤,但組織形態跟惡性腫瘤很像,又很容易復發,所以有誤診的可能。
不尋常經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
蔡亞倫表示,這位案例中的許小姐是9年前開始會經痛,但是月經規則、量也正常、沒有特別多,所以一直沒有注意;但在3年前突然在沒有月經、也沒有出血的情況下,肚子劇痛,但檢查後發現卵巢邊有10公分左右的塊狀腫瘤,可能是惡性,醫師建議她切除子宮、卵巢保命,但許小姐不能接受。
轉到國泰醫院後,先做血液腫瘤指數檢測,在CA-125指數正常值是小於35U/mL的情況下,許小姐的指數上升到1317U/mL,但其他的腫瘤指數全部正常,腹部跟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掃描,也沒有看到相關的侵犯,後來經過病理冰凍切片,確認腫瘤是「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切除了骨盆腔內的腫瘤,3年來也都沒有復發。
蔡亞倫說,這是非常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屬於非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邊緣不規則、像子宮內膜息肉,但又與惡性的腺肉瘤或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相似;臨床症狀包含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以及不孕,所以特別要注意不尋常的經痛、下腹痛情況。
蔡亞倫說,息肉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平均為52.5歲,腫瘤最常發現在大腸以及卵巢表面上,雖然很罕見,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發生率則很高,台灣有20萬左右的患者,但還找不出病因,只知道跟免疫系統、基因、經血逆流有關,「所以長期的經痛不能不理。」
延伸閱讀
20萬台灣女性子宮內膜異位! 「頻繁出血、經痛」可能發展成3種癌症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