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連日豪大雨,學者:慎防2015年大規模感染疫情重現

照片檔 ID:1036704984

回顧台灣近年登革熱爆發事件,2015年由埃及斑蚊造成的台南、高雄及屏東約4萬起的登革熱疫情最為嚴重。其中第二次感染登革熱的民眾,有機會發展成出血性登革熱(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HF)出現皮膚紅斑、臟器出血、伴隨著血小板低下等症狀,若未即時治療,死亡率將高達50%,即使治療也有2~5%的死亡率,令人擔憂的是連日來中南部豪大雨,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疫情。

回顧2015年夏季 台灣約4萬起的登革熱疫情

2015年5月在台南出現第1位登革熱病例,是由於乾旱因素造成民眾以容器儲水,病媒蚊孳生後,加上群聚效應造成大規模感染。而後8月8日,颱風蘇迪勒穿越臺灣島,帶來嚴重災害,登革熱新增病例數一度減緩,再快速上升,減少的原因和大雨沖刷蟲卵有關,而上升是因為積水孳生蚊蟲所造成

該年11月的時候高雄突破1萬病例,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尤以老年人居多,被推測與1942年全台8成以上的民眾曾罹患登革熱有關。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期刊中指出,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流行擴散模式,與登革熱盛行和超級聖嬰現象帶來的高溫有關,2015年恰巧是聖嬰現象研究的一年,高溫造成病媒蚊快速繁殖及傳播,導致登革熱流行及爆發!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金傳春教授:預防在於How to do!

曾參與2015年蚊媒防疫計畫的金傳春教授表示:「大雨沖刷會讓蟲卵下降,須注意的是淹水地區的積水問題!在大雨過後的2~3星期是蚊子孳生的高峰期,若此時民眾遭受叮咬可能會開始有登革熱的病例產生。而不加以防疫可能會在1~1.5個月後爆發為人傳人的大規模流行。」

而高雄在2015年的大規模傳染,在於氣爆事件後,民眾不敢噴殺蟲劑,導致容易群聚感染甚至整條街都在辦喪事,重點在於How to do去減少蚊子密度,預防登革熱。」

金傳春教授,建議民眾力行以下5點:

1.土耕盆栽代替水耕:以土耕盆栽代替水耕盆栽,若家中有水耕盆栽最好排定值日生,2~3天換一次水。

2.定期檢視積水:
定期檢視家中後院、暗巷溝渠及容器中的積水,尤其是大雨過後要更頻繁檢視,避免病媒蚊孳生。新加坡曾有後院屋的曬衣架兩側積水爆發登革熱流行的事件。

3.隔絕病媒蚊叮咬:
家中多加裝紗門及紗窗或多穿著長袖及長褲避免或隔絕病媒蚊叮咬。

4.長期不在家民眾預防積水:若民眾長期不在家中,避免種植水耕盆栽或為防乾旱儲水。

5.注意叮咬高風險族群:
若家中有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老年人長期留在家中,要特別留意避免病媒蚊叮咬。

疾管署:國內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中南部豪雨易致積水,慎防範病媒蚊孳生

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目前共為33例,分別為臺中市3例、新北市2例。其中臺中市個案為2女1男,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3人陸續於8月16日至19日發病後就醫,因登革熱NS1快篩陽性通報,經檢驗確診,3人發病前均曾經在大里區東昇里「開心農場」活動或附近活動,研判群聚傳染相關個案累計為7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增的病例為新北的新莊和臺中的大里區,造成登革熱的病媒為是白線斑蚊和2015年造成南部疫情的埃及斑蚊無關;最近一次北部的登革熱事件,是1995年由白線斑蚊造成北縣中和市的179起。」

羅一鈞並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預防登革熱專區」查詢快篩院所資訊後就近就醫;也提醒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症狀患者,可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輔助診斷,以利及早診斷通報與執行防疫工作,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也呼籲:中南部地區因強降雨陸續傳出淹水災情,雨後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澈底清除家戶內外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孳生源,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 0800-001922 )洽詢。

延伸閱讀
男大生赴肯亞染瘧疾 你知道哪種血型抗瘧疾嗎?
比爾蓋茲砸400萬美元 讓轉基因蚊子斷子絕孫 一舉消滅瘧疾、登革熱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