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可能是因為這8種藥惹的禍!

王伯伯最近晚上都睡不好,醫師也開了安眠藥給他吃,但特別提醒晚上起床上廁所一定要有人陪著,但這一天,王伯伯覺得都這麼晚了,不好意思叫醒家人,所以自己起身上廁所,沒想到從馬桶上要起來的時候,一陣天旋地轉,就這樣「碰」一聲倒在地上。

藥物是讓老人家最常跌倒的原因

跌倒的原因很多種,除了肌力下降、骨質疏鬆,或是疾病造成的之外,環境適不適合老人家居住,還有用藥習慣,才是最可以預防、但又最常出現的。

根據統計,老人家平均要使用7種以上的藥物,但可能因為健忘、不清楚藥物的作用,讓本來就可能導致跌倒的藥物,又在交互作用下提升藥物風險,或是重複用藥、造成副作用增加。

而藥物造成的老人跌倒約佔跌倒原因的20%,大部分是屬於鎮靜藥物,像是安眠藥、鎮靜劑、肌肉鬆弛劑、麻醉止痛劑、精神科的用藥等;另外還有三高的藥物,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因為低血糖、低血壓而有暈眩,抗組織胺等有嗜睡副作用的藥物也是危險群。

哪些是老人家跌倒的高危險用藥

安眠藥:很多老人家會因為睡眠品質變差,或是慢性病導致難以入睡,也成了台灣「最會服用安眠藥」的族群。但大多人搞不清楚安眠藥是長效還是短效,又有頻尿的問題,半夜上廁所就成了最危險的時刻。

肌肉鬆弛劑:這主要是舒緩老人家關節疼痛的問題,避免緊繃造成不舒服,但也會讓老人家原本已經不足的肌力更加放鬆,跌倒風險也提升。

鴉片類止痛劑/麻醉劑:許多慢性病、癌症晚期的病人會有嚴重的疼痛,所以長期依賴止痛劑跟麻醉藥,但這類藥品會讓神經麻醉,反應變得遲鈍,而且也會有暈眩的作用。

抗組織胺:抗組織胺大家最熟知的副作用就是嗜睡,不一定會睡著,但可能會有認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三高的藥物:降血壓藥可能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降血糖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的暈眩,都增加老人家跌倒的風險。

瀉藥/利尿劑:雖然是幫助便秘跟排尿不順的病人,但增加上廁所的頻率,對於比較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來說,可能會在晚上視線不清的時候,產生跌倒的危險。

精神科用藥/神經系統用藥:像是抗憂鬱藥、癲癇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會出現鎮靜、反應遲鈍、暈眩跟嗜睡的副作用。

妨礙視覺的藥物:除了眼科用藥如青光眼藥物之外,大部份的抗膽鹼藥物都有這種副作用,包含感冒藥、抗組織胺、精神科用藥,運用層面非常廣泛。

老人家該怎麼用藥才能預防跌倒?

第一要點當然是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藥,並了解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但因為老人家使用的藥物很多種,很難記清楚,建議可以詢問藥師,把大方向記起來;而且千萬不要隨便吃別人的藥當「分享」,藥物的代謝途徑不一定相同,很可能別人安全的藥物,對自己來說副作用特別大。

但最重要的是,服用任何的藥物,都應該坐在安全的地方,就算昏倒或是暈眩也不會有危險的,所以比起板凳,沙發就安全很多;再來,服完藥之後1小時內也不要隨便起身走動,有些藥物的作用速度很快,很難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始作用,所以建議就算要走動,也要有人陪在旁邊,不要逞強。

另外,如果真的暈眩、精神不濟的副作用太多,可以請醫師換藥,像是安眠藥可以換成non-BZD等非成癮性的藥物,抗組織胺也可以選擇二代以後比較沒有嗜睡副作用的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而吃瀉藥或是利尿劑等藥物,也可以先上過廁所之後再吃,至少減少一次跌倒的風險。

當然,如果家中的環境可以鋪上止滑墊或是軟墊、讓老人家住在有充足光線的房間裡,並將傢俱的尖角包覆起來,減少老人家跌倒後的危險,也是一個好方法。

延伸閱讀

國際期刊:每週打2次太極拳 老人跌倒風險下降6成!

安眠藥造成夢遊、暈眩⋯⋯老人家跌倒機率增加15%

老人家走不遠 夜頻尿 小心是大隱靜脈主幹瓣不全!

70歲阿嬤自釀「藥酒」配藥吃!藥師破除老人「用藥迷思」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