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的女兒余苑綺長達八年抗癌,仍是因為直腸癌不幸病逝!其實近年受疫情影響,各國都發現常規健康檢查、癌症篩檢延緩,擔憂未來大腸癌患者可能延後發現,醫師鼓勵在疫情趨於穩定下,多進行常規檢查,其中「糞便潛血」是防範大腸癌中重要檢查項目之一,腸胃科醫師提醒:「若糞便潛血血紅素濃度越高,大腸癌預測率也越高。」
男性大腸癌死亡率均高於女性
近年來,多位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民眾對於大腸癌的越來越有警覺性,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年報顯示, 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二名,每年有超過一萬七千人罹患大腸癌,逾六千人因大腸癌而死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女性更高,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許銘仁提到:「在所有癌症中,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高居第一,同時男性的死亡率也較女性為高,身為多數家庭中的經濟支柱的父親們,更應該積極並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大腸癌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家族大腸癌病史、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抽菸、飲酒及肥胖等因素。國人隨著飲食習慣西化、邁向高齡化社會、以及罹患三高比例持續上升,更讓大腸癌在癌症死因當中居高不下。
糞便潛血出現陽性怎麼辦?
研究證實「糞便潛血篩檢」能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解釋:「因為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會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早期治療進而有效降低死亡率。」
但糞便潛血出現陽性也不完全代表就是大腸癌,僅代表「腸胃道有出血」,只是為什麼出血肉眼看不到?因應微量出血時難觀察,除非是大量出血才會有鮮紅的血便、或是像瀝青柏油一樣的黑色大便。如今的檢查方式不像傳統化學法容易受含鐵食物的干擾,能精確檢查出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
往往會造腸胃道出血原因非常多,包括大腸的發炎、潰瘍、瘜肉、腫瘤、痔瘡以及食道、胃、十二指腸的潰瘍、腫瘤等,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大腸鏡」及「胃鏡」相關檢查。
糞便潛血陽性數值怎麼判讀?
仍有民眾明知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遲遲不肯接受大腸鏡檢查,楊畯棋坦言:「若不持續追蹤,根據統計死於大腸癌的風險將會提高六成。」建議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應在三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若超過六個月接受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會增加三成。
另一方面,民眾也可以多加留意糞便潛血篩檢的數據,糞便血紅素的濃度越高,代表檢查出癌症的機率越高。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糞便血紅素濃度 在 150(ng/ml)以下時,大腸癌的預測率在 5% 以下;糞便血紅素濃度在 150(ng/ml) 以上時,大腸癌的預測率將飆高到 10%。因此,呼籲檢驗數據較高的民眾,應積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
臺灣自 2010 年起推廣大腸癌篩檢計畫,根據 2021 年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的發生率 下降 21%,同時死亡率下降 35%,目前政府補助年齡 50 至 74 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進行篩檢是及早發現癌症發生的重要防範手段。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血便是痔瘡、肛門瘻管,還是大腸癌?症狀分辨、治療、手術方式一次看!
右側大腸癌VS左側大腸癌大不同!腫瘤長哪裡症狀也有差
疫情讓大腸癌篩檢、診斷下降!恐增加晚期確診患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