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跟慢性肝炎,哪一個比較危險?

freepik /istock 照片檔 ID:953787046

急性肝炎指肝臟受到急性破壞,肝指數GOT、GPT瞬間上升,但一般來說6個月內就會消失,要轉變成猛爆性肝衰竭的機率很少;而慢性肝炎可能超過6個月肝指數都不正常,或是肝指數雖然正常,切片卻有發炎的現象,雖然外表沒什麼症狀,卻最容易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急性肝炎是怎麼來的?

急性肝炎的發生原因很多,可以分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感染A、B、C、D、E型等病毒時,會先出現急性反應,如果身體的免疫力抵抗成功,就會完全消滅病毒,但如果還有殘存的病毒、或是病毒的DNA模組,就會寄居在肝臟細胞內,造成慢性發炎,並等待時機再次發作。

另外,酒精性肝炎是肝臟在代謝乙醇時,會經由氧化反應變成代謝物「乙醛」,乙醛對肝細胞有明顯的毒性,讓肝細胞發炎、壞死;藥物性肝炎則可能是服用過多結核病的藥、抗生素、抗黴菌的藥、心律不整的藥,或是普拿疼等退燒止痛藥的主要成分乙醯胺酚,就可能因為肝臟代謝工作過多而壞死。

再來,先天性代謝疾病也可能造成肝發炎,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感染、休克,也會有急性肝臟損傷,長期補充鐵劑或長期輸血的人,因為鐵質堆積在肝臟,也會造成急性肝炎。

而急性肝炎期間,如果有找出源頭治療,除了病毒性肝炎比較難治療之外,只要肝細胞損傷還在可以恢復的範圍內,基本上可以痊癒、或是靠自體免疫力來痊癒;但如果發炎超過6個月以上,就會轉變成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怎麼來的?

慢性肝炎的定義是指發炎的時間超過6個月,而肝指數高於正常值上限,但有些人的肝指數正常,肝臟切片卻有發炎現象,所以不能單純用肝指數來判斷。

台灣的慢性肝炎患者大部份都是病毒性肝炎,而且以B、C型肝炎為主,早期在還沒有推行全面B肝疫苗施打時,帶原者多,又因為口水容易互相感染,因為幾乎沒有症狀,所以也不會知道,但得到肝硬化、肝癌的機率就比一般的健康人大上200倍左右。

而急性肝炎只要沒有痊癒,都可能轉成慢性肝炎,包含酒精、藥物造成的發炎,另外,在飲食習慣西化,過油、過糖的情況下,脂肪肝的問題也逐漸成為慢性肝炎的第二大宗,形成脂肪性肝炎。

目前來說,病毒性的慢性肝炎只有C肝有藥物可以治療,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說,吃2~3個月基本上就能治癒,但B肝的藥物只能壓制病毒不要活化,沒辦法治癒,基本上要吃一輩子,而健保只給付3年,如果想施打免疫激素「干擾素」,也有一半的人沒有效,對B肝目前還是沒特別有效的辦法。

急性肝炎要注意猛爆性肝衰竭

雖然急性肝炎大部分會自己痊癒,但也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猛爆性肝衰竭。猛爆性肝衰竭又稱猛爆性肝炎,但肝臟已經不只是發炎的狀態,而是大量壞死到衰竭的程度,黃疸出現後8週內可能造成腦病變、形成神智不清的肝昏迷,致死率達到80~90%。

雖然在台灣,猛爆性肝衰竭大部分是因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或是止痛藥物乙醯胺酚服用過量造成,但康本初提醒,A肝患者雖然在台灣很少見,但年輕人比老年人有更高的機率變成猛爆性肝炎,可能出國旅遊感染、自己不知道,然後就突然倒下。

猛爆性肝衰竭已經到了大部份的肝都壞死的地步,所以幾乎是「無肝」人的狀態,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疸腹水,甚至全身各處出血、昏迷的狀況。面對這樣的病人,只能先用人工補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肝臟製造的激素,維持住患者的其他器官,再等待肝臟移植的機會,但因為台灣肝病的高盛行率,肝臟移植的機會也非常渺小,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

以痊癒率來判斷肝炎的嚴重程度,慢性肝炎似乎比急性肝炎不危險,但肝臟發炎並不是正常現象,如果不改掉自己的生活習慣,或是持續追蹤病毒性肝炎的狀況,無論是一開始是急性還是慢性,都有可能變成肝硬化、肝纖維化跟肝癌,建議還是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延伸閱讀

熬一次夜沒事?免疫學醫師:肝臟可能已經發炎

就算打過B肝疫苗,B型肝炎還是有可能找上你

肝炎到底有幾種?一次清楚報你知~

3成B、C肝炎帶原者沒有就醫!肝癌機率增200倍

「年輕」A肝患者容易轉猛爆性肝炎!一針疫苗就能救命

健保給付C肝新藥「艾百樂」 讓患者人生從黑白到彩色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