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有超過100萬人有腰椎滑脫的症狀,可以不用開刀嗎?

iStock-895702848

近2年前,一位67歲的蔡姓婦人出現下背部持續疼痛的症狀,初期以為是年紀大了腰椎老化或是肌肉僵硬,就在患部貼貼膏藥,沒想到毫無效果,而且逐漸變成只要走一小段路,兩腿就會出現抽痛,甚至麻木的感覺,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師看診,才確診是得了「退化性腰椎滑脫症」,而這個病正是好發於50歲以上的女性。

什麼是腰椎滑脫症?

人體的起脊椎下半節有五節腰椎、五節薦椎以及尾椎骨。上下兩節脊椎之間左右兩側各有骨板和小關節相連,當這些構造因為先天形成不良或受傷而斷裂時,可能會使得上下兩節的脊椎分離,如果左右兩側都有斷裂時,脊椎會因重力作用而往前滑出,即是醫學上所稱的「腰椎滑脫症」,最常發生的位置是在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其次則是第四與第五腰椎之間。

造成腰椎滑脫的原因與類型

腰椎滑脫並無特定的好發族群與年齡,根據臨床統計,平均有5%的人口會有腰椎滑脫的問題,代表全台有超過100萬人有這種病症,但只有少數的人會產生症狀,其中約10%的人因症狀嚴重,需要接受開刀治療。而腰椎滑脫症有分成先天性、後天性與創傷性等3種。

一、先天性:因先天腰椎結構不正常,而容易產生脫位,通常好發在腰、薦椎之間。

二、後天性:臨床上以椎弓斷裂性及退化性滑脫較為常見。

(1)椎弓斷裂或不正常的延長所造成的滑脫,而引起滑脫的真正原因,至今醫界尚無定論,可能和遺傳或外傷有關,椎弓的斷裂發生為單側或兩側性,以第五腰椎較常見,好發於年輕人的下背部疼痛。

(2)退化性滑脫: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發生部位為第4~5腰椎,原因以懷孕、全身性關節鬆弛,致椎間盤空間狹窄,造成關節韌帶彎曲變形。

三、創傷性滑脫為嚴重傷害,所引起骨折性滑脫。

腰椎滑脫最常發生的症狀是背痛,可能是單側,也可能是兩側都有背痛,而且當背部向後伸展時會使疼痛加重。而因為腰椎不穩定,會造成神經根壓迫或拉扯。患者常會有類似椎間盤脫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下背部疼痛有時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有一部分的病人則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

腰椎滑脫如何確診?

如果出現疑似腰椎滑脫的症狀,醫師會安排腰椎正面及側面站立的X光檢查,可幫助檢查滑脫的部位及程度。而腰薦椎前彎及後仰的側照,則可幫助醫師進一步了解病人腰薦椎不穩定的程度。當病人有神經壓迫症狀時,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脊椎攝影或核磁共振掃描檢查,將有助於進一步確認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及嚴重程度。

並非所有腰椎滑脫症都要開刀動手術

如果出現腰椎滑脫,又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況,就要就醫接受診治,而治療方式有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其實並非所有腰椎滑脫者都要進行外科手術,除非是當病人有持續性疼痛超過3至6個月以上,腰椎滑脫超過50%,或明顯壓迫到神經,導致行動障礙或姿勢變形,經保守療法未獲得改善時,才需要進行外科手術。

而保守治療的方式包括:

(1)臥床休息:主要是去除重力讓背部鬆弛,加速復原。

(2)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

(3)使用背架:支持身軀限制脊椎活動度及角度。

(4)復健治療:接受熱療及電療方式,促進肌肉血液循環,緩解酸痛。

有哪些手術治療方式?

至於外科治療,則視腰椎滑脫的程度與壓迫神經的情況,有包括「椎板切除術」、「後側融合術併脊椎內固定手術」、「後側椎間融合術」與「後開椎間融合術」等4種手術方式,85%以上的病人,在術後都可恢復到不錯的結果。但也會有因為手術置入融合器位移造成再次腰椎滑脫的病列。

如何預防腰椎滑脫?

至於避免腰椎滑脫的預防之道,主要在於持續進行腹肌的肌力訓練,再加上背部伸展運動,以強化脊柱旁的肌肉,此外,平時注意避免過度伸展背部的活動,例如不要彎腰撿東西或提超過3公斤的重物,而打掃時可使用長柄掃把、穿鞋時,採坐姿方式,就可以避免腰椎滑脫的症狀出現了。

延伸閱讀:

骨質增生到底是不是個病,跟骨質疏鬆症又有啥關係?

你有腰椎間盤突出嗎?4招教你簡單測

5招式放鬆腰椎,告別下背痛

腳貼著床睡「骨盆都歪了」!長庚醫師昝文清3點心法預防腰椎開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