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善心理健康!研究:增加綠地資源、降低罹患躁鬱症風險

近年來民眾熱愛露營、登山、健走等活動,貼近大自然與綠地療癒身心,但綠地多寡與躁鬱症是有關聯性,國內研究發現,全台 348 個鄉鎮若是該地綠地越多、躁慮症發生率越低。本研究作者提到:「若將綠地效益提高,除了減少健康生活壽命損失,同時也能讓生活產值增加。」

躁鬱症發生與鄉鎮綠地是有相關性

此項研究使用 2013 到 2014 年健保資料庫中,涵蓋台灣 348 個鄉鎮,抽樣 8,160 個躁鬱症紀錄的資料,同時分析這些發生躁鬱症者所處的鄉鎮,同時以遙測方式測量台灣各鄉鎮的綠地面積,並開發模型,分析兩者的關聯性。

從數據中確實觀察到,鄉鎮地區綠地多寡跟減少躁鬱症是有關聯性,且對國人壽命、收入是有直接的影響,成大測量級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治達表示:「若從綠地提升減少躁鬱症下,假設這些人可以因為正常生活與工作,將帶來 212 萬美元產值,減少 6.1 年的健康生活壽命損失。」

全台有 50 鄉鎮未達 WHO 建議綠覆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著住家周邊 300 方圓,至少有一片大於 0.5ha 綠地,相當於每個行政區應有 25.6% 綠覆率。吳治達表示:「發現台灣目前約有 50 個鄉鎮未達到 WHO 的綠地建議標準,只是代表鄉鎮綠地比率並不代表躁鬱症發生率。」 50 個鄉鎮分別分佈如下:

  • 台北市:6 個
  • 新北市:5 個
  • 桃園市:1 個
  • 新竹市:1 個
  • 台中市:10 個
  • 彰化市:1 個
  • 台南市:9 個
  • 高雄市:16 個
  • 花蓮市:1 個

吳治達進一步分析:「若將這 50 個鄉鎮都提高到符合 WHO 的綠覆率之下,可以使綠地的效益進一步增加 10% ,減少 6.7 年健康生活壽命損失、產值上升 236.2 萬美元。」提升綠地面積,可能為國家帶來的收益,如今這項研究也已經刊登在國際期刊《健康與地方》(Health and Place)。

臺北護理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提醒:「增加綠地資源確實多降低居民罹患躁鬱症的風險,但兩者是相關性並非為因果關係,躁鬱症成因複雜,綠地也絕非唯一因素,但增加綠地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同時帶來綜合效益。」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提醒:「每個人的精神健康與所處的心理、社會的壓力源之間有著很大的相關性。早期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造成躁鬱症風險增加,目前研究主要認為可能透過誘發大腦神經發炎反應,而導致大腦情緒管理中樞的功能缺損導致躁鬱症,是否城市綠地比例與精神疾病有顯著的關連性仍缺少大型研究來證實。」

走進大自然!讓五感官暴露在綠地中提升身心健康

但為什麼綠地可以提升身心健康?李曉昀從過往研究進行說明:「從演化論就可以發現人在基因中是傾向居住在自然中,雖然人類居住在都市很方便,但城市中太多注意東西會產生疲勞感,人類本性是喜歡親近自然。」

過往實證研究觀察到,若帶著一群人去森林、到綠地中活動,可以測到人的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交感神經會降低,自然環境中活動的動物、飄動的雲、樹葉都會讓人感到放鬆,注意力會慢慢恢復。

民眾可以怎麼藉由綠地達到更好的身心狀態,李曉昀表示:「雖然眼睛看也可以,但並非最好的提升方式,最好要走進綠地裡活動、暴露在環境裡,鳥語花香都需要五感的感受,尤其綠地已經是現在社交很重要的活動場所。」

諮詢專家:成大測量級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治達
諮詢專家:臺北護理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
參考文獻:Greenspace related to bipolar disorder in Taiwan: Quantitative benefits of saving DALY loss and increasing income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憂鬱症、躁鬱症怎麼分?用「自律神經檢測儀」能協助診斷
腸躁症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要看腸胃科還是精神科?
簡單「吃」出快樂心情!補充 3 大營養素甩開憂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