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竟是「僵直性脊椎炎」!脊椎炎常見檢查、藥物一次看懂

僵直性脊椎炎非少見,以流行病學統計全台可能約有 7-8 萬名患者,但有時症狀常被民眾輕忽,以為是單純的關節腫脹疼痛、下背痛,轉輾在骨科、復健科、中醫治療卻未改善,最終才發現原來是自體免疫出了問題!過去許多病友因太晚就醫,導致病況越來越糟,甚至脊椎變形。

哪些關節痛與僵直性脊椎炎有關?

健康的脊椎會呈現自然的曲線,但一旦因自體免疫疾病長期慢性發炎,開始也會讓脊椎發炎、使脊椎融合、活動度變差,整個腰椎都可能發炎而硬化。

臨床症狀除了下背痛以外,僵直性脊椎炎病人也可能出現著骨點發炎,導致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大腿外側疼痛等,並可能出現肩關節和髖關節等大關節發炎。正因為出現其餘關節疼痛的表現,導致患者很難第一時間聯想倒是自體免疫疾病。

該怎麼及早發現呢?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表示:「確實有些病人來門診都是周邊關節疼痛,類風濕關節炎都好發在手上比較多,而僵直性脊椎炎都是下肢不對稱的關節,年輕人如此有這個問題就連想到僵直性脊椎炎,同時詢問家族病史也很重要。」

僵直性脊椎炎有以下常見症狀:

  • 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 30 分鐘
  • 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
  • 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
  • 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
  • 下肢疼痛

門診病人較常反應的是晨僵、睡到半夜痛醒,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教授呼籲:「病友常誤認關節疼痛是筋骨拉傷,若背痛、關節痛超過兩週就應該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

僵直性脊椎炎需要哪些檢查?

抽血檢查

  • 發炎指數:紅血球沉降速度ESR、C-反應蛋白CRP
  • 血紅素Hb
  • HLA-B27 基因

影像檢查

  • X光攝影
  • 核磁共振
  • 電腦斷層

周昌德說:「有些年輕人很早期來照 X 光,但還看不到脊椎發炎,所以無法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可能只能診斷為『中軸脊椎關節病變』,就臨床追蹤 100 個病人大約有 60-70 個中軸脊椎關節病變會變成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會經過 5-10 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可能就會及早介入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共病多!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

最主要擔心僵直性脊椎炎延誤治、或長期控制不佳,除了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周昌德提到:「根據 2011 年時做的研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有 18.5% 有脊椎沾黏至少一節,有 9% 髖關節病變。」

還可能產生許多共病,像是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通常有共病的患者本身脊椎炎也較嚴重,周昌德就有收治的個案發生因為規律用藥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

常見僵直性脊椎炎藥物

現行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藥物選擇也越來越多,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疼痛、降低發炎、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以下為常見的藥物:

藥物種類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抗第十七介白質標靶小分子藥物
劑型口服針劑針劑口服
是否可避免脊椎沾黏

針劑又可分為一個月打一次、一個月打八次,各有利與弊,所以患者需要跟醫師良好的仔細溝通,如今標靶小分子藥物在今年四月通過健保給付,周昌德說:「給付條件包括患者長時間慢性發炎、用傳統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沒有效、經過兩次紅血球沉降速度 ESR 檢測數值要大於 29 、C- 反應蛋白 CRP 要大於1.0、第二期基因要陽性、使用兩種藥物經過四個月觀察沒有效才申請。」

若不想要靠健保給付,自費的話價格一顆藥落在 800-1000 元,一天吃一顆,一個月藥費大約落在 2-3 萬,如果是怕痛、畏懼打針、或因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或課業忙碌不便回診,可在醫師評估下優先考慮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周昌德也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不要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

諮詢專家: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教授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跟一般的腰痛不一樣!僵直性脊椎炎多休息也不會好,醫:要多動
不是只有脊椎有問題!3 種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的共病
背痛好不了?中醫看「僵直性脊椎炎」,用 1 茶飲、3 穴位緩解晨僵與下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