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癌症協會》最新統計: 10 種常見癌症過半發生率正在上升

癌症對全球健康的衝擊影響越來越大,美國癌症協會(ACS)昨日公布最新 2024 年報告,雖然整體癌症死亡率正在下降,癌症患者卻越來越「年輕」,癌症患者的年齡分佈出現變化外,美國癌症協會監測研究高級科學主任 Rebecca Siegel 坦言:「許多常見癌症發病率持續增加,例如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等,10 個常見的癌症中就有 6 種癌別發生率還在上升中。」

美國癌症死亡率前 3 名:胰臟癌、肝癌、肺癌

惡性腫瘤令人聞之色變,在醫療體系中更是一大難解議題,雖然隨著醫療進步下,整體癌症死亡率持續下降,從 1991 年到 2021 年癌症死亡率下降 33%,被診斷罹患癌症診未來存活下來的機會更大,五年存活率從 1970 年的 49% 提高到 2019 年 69%,其中甲狀腺癌、攝護腺癌、睪丸癌的存活率最高;胰臟癌、肝癌和肺癌的死亡率最高。

有如國健署每年進行癌症登記報告,美國癌症協會也從癌症登記收集 2020 年最新病例數據,以及 2021 年的死亡率數據,來觀察近年來癌症趨勢和發現。美國癌症協會也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是在中年時被診斷出來比上一代確診癌症時更年輕。」

美國癌症協會 4 大重點一次看

報告中有 4 大重點值得關注:

  • 最早接種 HPV 疫苗族群子宮頸癌發生率明顯下降:凸顯女性更應廣泛地接受 HPV 疫苗。
  • 兒童癌症發病率終於趨於平穩:值得留意 15-19 歲青少年發病率繼續上升,其中甲狀腺癌每年增加 4% 以上,推測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過度診斷,而青少年甲狀腺癌的 15 年存活率為 99 %。
  • 子宮內膜癌變化:子宮內膜癌死亡率每年以 2% 的速度增加,是死亡率不斷增加的少數癌別之一。
  • 癌症患者年輕化:特別關注在 50-64 歲中年人群,在 1995 年確診癌症的比例為25% ,到 2020 年則上升到 30%,而反觀 65 歲以上的族群比例則從 61% 下降到 58% ,癌症患者的年齡分佈出現改變,研究認為 50 年代後出生的人癌症發病率增加。

台灣癌症患者有年輕化嗎?

至於台灣患者是否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內專家也提出不同觀點,義大癌症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認為:「需要更詳盡的數據才能說明是否有年輕化,主要有些癌別因為年輕病人多,一旦發生率增加似乎整體都會變年輕,例如乳癌、甲狀腺癌,因為個案數增加很多,但並沒有年輕化的趨勢,像國內乳癌患者平均年紀是越來越老,但個案數增加平均年紀看起來比較年輕。」

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提醒:「飲食西化下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的大腸癌患者,加上 LDCT 篩檢也抓出年輕的肺癌患者,近期才收治一名 24 歲的肺癌個案,本身不抽菸也沒有家族史,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第一期的肺癌。」

六大種癌別有增加跡象

美國癌症協會報告中提到,10 種常見癌症中有 6 種癌症發生率正在上升:乳癌、攝護腺癌、黑色素瘤腎臟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賴基銘坦言:「台灣的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確實有增加現象,要有正確觀念越年輕罹癌不見得預後越好,重點是希望能夠及早發現,在早期能開刀時儘早手術處理。」

饒坤銘分析:「台灣黑色素瘤沒有多,主要是人種上差異, 但確實攝護腺癌有看到增加趨勢,主要當男生活得越久得到機會越高,很多只是單純做攝護腺手術時意外發現有攝護腺癌。而子宮內膜癌個案數也有增加,但沒有像乳癌那麼多。」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艾哈邁丁·傑馬爾博士說:「美國年輕人大腸癌持續急劇增加感到震驚,建議透過提高 45-49 歲族群的篩檢來扭轉情勢,也該提高對非侵入性糞便檢測,若有家族史或遺傳傾向應在 45 歲之前開始篩檢。政府也需要增加投資,了解這些癌症發生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以找出更多的預防措施。」

賴基銘強調:「致癌的物質,不管在空氣還、飲食幾乎無所不在,又加上現在大家工作壓力大,癌症預防應該要每天都落實,從最簡單蔬果五七九做起,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油炸、糖類、控制好體重。」 

諮詢專家:義大癌症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
參考文獻:American Cancer Society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中醫最推十條防癌建議:「每天排便」排名第一!
年輕人正成為癌症的攻擊目標!研究:近十年發病率升高,且因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