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天氣變化大,日夜溫差也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而感冒如果不治好,很可能併發肺炎;更有可能是一開始就得到肺炎,但因為初期症狀跟感冒很類似,所以被忽略、沒有就醫,卻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有可能終身插管。
肺炎是國人10大死因第三名
雖然醫療進步,但抗生素濫用、空氣品質差,再加上細菌或是病毒的變異,肺炎從過去國人10大死因的第7名,升到第3名。而肺炎種類多樣,大約有3成是細菌或黴菌引起,像是肺炎鏈球菌、黴漿菌,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占了5成以上,剩下的才是嗆到、過敏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肺炎。
雖然感冒併發的肺炎症狀比較輕微,但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很容易因為流感時抵抗力下降,同時併發細菌性肺炎,如果一直不處理,細菌攻擊肺部、形成化膿的痰,卡在肺部久了之後,失去呼吸調節的能力,就會演變成呼吸衰竭。
現在肺炎只要早點治療,也很容易痊癒,但為什麼死因反而節節攀升?其實除了單純肺炎之外,肺炎通常是其他疾病的併發症;像上面提到的流感併發肺炎,一開始沒有注意、沒有就醫,拖久了,咳久了,自己好像也習慣,卻不知道可能已經被細菌感染,肺部組織壞死,而慢性病如心臟衰竭、癌症晚期的患者,更是肺炎的高危險群。
呼吸衰竭該怎麼辦?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的急症,因為人只要不能呼吸1~2分鐘就會死亡,所以只要肺功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氣體交換,就算是「呼吸衰竭」、必須要緊急處理。這時多半會選擇做呼吸器,但也有不插管、插管2種選擇,但都是利用機器將氧氣送入病人的肺部,進行氣體交換。
不插管的做法是用口鼻的氧氣罩來提供氧氣,並用機器的壓力差來輔助將氧氣送入體內,這個方式不用承受插管的痛苦,但氣流進入的效果比較差、而且強烈的氣流還是會讓患者很不舒服;對於已經休克的患者、或是痰很多、意識不清、有其他急症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
插管的做法就是要用侵入性的呼吸器,在氣管內接上一條管子,好處是可以控制氧氣的量跟壓力值,但是長時間插管,嘴巴要一直張開,很可能造成口腔、咽喉的受損;而管子長達30公分,容易受到感染、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像是濃痰卡在管路內,造成二次肺炎,這時死亡率就很高。
而癌症晚期患者、老人家、心臟衰竭的患者這3種容易得到肺炎的族群,因為身體抵抗力差,所以插管之後,要再承受一次拔管的痛苦非常困難、基本上是插管到最後,中風、肌肉萎縮的患者,也會因為無法控制咳嗽、呼吸而離不開插管。而本身有肺阻塞、或是老菸槍,因為肺功能本來就已經很差,插管之後也幾乎無法再拔管。
怎麼樣才能不要呼吸衰竭
當然,不是說這些族群一旦插管就不能脫離,也有62歲的肺阻塞患者插管之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順利脫離插管的;除了呼吸訓練、胸腔肌肉訓練之外,他還靠著聽音樂、與人互動,還有護理師溫馨耐心的擦澡,加強了他的意志力,才順利恢復,這個案例也被登在台灣護理期刊上。
但最好的,還是一開始就不要得到肺炎。除了去打肺炎相關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之外,建議上述的高危險群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儘量少到人群眾多的地方,出門也要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一有咳嗽的症狀,最好趕緊看醫生,才不會延誤就醫的時間。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