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音波是一種無痛、無輻射、方便快速,而且可以重複檢查的一種項目,當我們在看各家健檢的套餐時,一定都會有腹部超音波列入選項,而且還有不同部位的項目可以選擇。但腹部超音波除了大家熟悉的「產檢」之外,到底還可以檢查哪些器官、檢查出什麼樣的疾病?
腹部超音波是最好的初步篩檢
以前上生物課的時候,一定有講過蝙蝠的習性,因為牠們的眼睛幾乎全盲,所以必須透過放送超音波、讓超音波碰到物體回彈,才能知道地形,避開障礙物。腹部的超音波概念也是如此,碰到腹部內的各器官,就會反彈回來,所以能顯現出影像。
不過這也代表了超音波的限制,只能檢查器官的外觀,也就是有息肉、腫瘤等實體病變,或是外觀上有異常的變化,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再安排其他深入的檢查如切片等。
而超音波是透過「聲音的振動」來傳遞,所以遇到氣體、骨骼的穿透力會變差,也因此比較少用在腸胃道的檢查中,因為腸胃道幾乎都充滿了氣體。這也是超音波在篩檢胰臟病變時,會被腸胃道擋住的原因之一。
腹部超音波可以看到哪些問題?
雖然超音波有很多限制,但因為簡單、無害的特性,還是非常好的初步篩檢,尤其是肝膽疾病,基本上第一步都是從腹部超音波來發現問題的;而腹部超音波在台灣,小診所就可以做,價格大約1000左右就可以做完全套。
在超音波檢查前,建議空腹6~8小時,因為吃飽的時候膽囊會收縮,超音波會看不清楚膽囊,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已經空腹,建議檢查前不要吃降血糖藥,以免血糖過低。另外,如果腹部有太多脂肪囤積,會阻礙超音波傳遞,基本上看不到器官,所以體脂肪過高的人也不建議做腹部超音波。
肝臟
超音波對肝臟的檢查非常有效,在檢查時採用腹式呼吸吸一口氣、再憋氣,肝臟會自然的往下掉,所以可以看得很清楚。像是肝硬化、脂肪肝、肝膿瘍、肝囊腫、肝腫瘤、肝血管病變,例如血管不正常增生形成的血管瘤,都可以看得出來,而且這些病變發生時,肝功能可能還是正常的,反過來說,超音波正常,肝功能也可能不正常,所以肝功能的抽血檢測、超音波,2種一起做,才能真正檢查出肝臟的健康狀況。
比如肝臟變得較小,表面有不規則的起伏、粗糙,可能是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但也可能有彌漫性肝癌,要切片或是做其他的檢查確認。如果送回來的音波混亂,可能有慢性肝炎,音波太均勻可能是脂肪肝。不過這也要配合肝臟形狀,才能作出診斷。不過肝臟靠近橫隔膜的地方,會因為角度關係比較難觀察到。
膽囊
跟上面的原理一樣,膽囊連接著肝臟,吸氣之後也會往下掉,從超音波可以看到膽囊是否有息肉、急性或是慢性發炎或是腫瘤,如果有結石,因為超音波無法穿透鈣質,所以會有一個模糊不清的地帶,可以利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及治療」,確認結石的位置,在內視鏡的同時,還可以直接進行手術取出。
胰臟
因為胰臟位置在腸胃道後方,所以容易被裡面的氣體擋住,即使用電腦斷層也無法測出最完整的胰臟狀況,所以超音波的助力大概只能觀看到胰臟頭部、也就是沒有被胃擋住的部分有沒有發炎、腫瘤;如果有家族病史,或是有相關症狀像是脂肪便、肚子痛,也可以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造影」來看胰臟內部狀況。
脾臟
跟肝臟一樣,超音波也是脾臟疾病很重要的判斷工具,因為脾臟最常出現的病變就是腫大、腫瘤還有膿瘍,這些超音波也都可以很順利的看出來;對於一個急性左上腹痛的患者,可以排除胃潰瘍、腹水跟骨骼相關的問題,先對脾臟做處理。
腎臟
超音波可以測量腎臟的大小、腎實質的厚度,腎實質就是長得像豌豆的腎臟的外圍部分,包含腎絲球、腎小管及腎間質等組織、還有表皮的動脈血管等;如果腎臟變小、腎實質變薄,可能有腎功能變差、腎盂腎炎的可能,也可以檢查出腎結石。
腸胃消化道
雖然消化道是超音波的限制區,但超音波可以看出腸胃道是不是有穿孔、潰瘍,或是已經有發炎的腹水跟膿瘍,甚至有腫瘤的淋巴轉移等。跟腹部X光一起判斷,可以比較容易診斷腸道病變,像大腸憩室炎、腸阻塞、腸套疊,還有闌尾炎、胃潰瘍等疾病。
腹腔內大血管/淋巴
可以看到是否有主動脈剝離、下腔靜脈阻塞或狹窄,比如鼠蹊部的靜脈壓迫,可能影響下肢行動不便,或是造成靜脈栓塞。同時也可以看腹腔內的淋巴是否有腫大的情況,再進一步做惡性、良性的評估檢查。
子宮/卵巢
通常子宮、卵巢的超音波因為只有女性做,會獨立成為「婦科超音波」,但其實只是檢查範圍的不同,子宮跟卵巢也一樣在腹腔內可以檢查得到。
而子宮前面是膀胱,所以會建議做婦科超音波前,要先喝一大杯水,讓膀胱充滿尿液,有助超音波穿透膀胱、檢查到子宮跟卵巢。可以看出有沒有子宮肌瘤、子宮腫瘤、卵巢囊腫,但如果要更精細的查看子宮或卵巢的病變,建議可以做陰道超音波。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