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連續假期剛過,相信大家都是吃得好、睡得飽、玩得瘋。其中利用連假期間跟親朋好友聚餐聯誼、享受美食,更是最讓人愉快與滿足的事。只是狂吃狂喝的結果,最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腸不適的症狀,這是連假期間各大醫院急診室最常見的求診原因。
曾有台北某醫學中心進行的臨床統計,台灣的成年人發生「消化不良」的盛行率接近25%,顯示「消化不良」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國民病,特別是在特定節日或連假期間,很容易因為飲食不當而發生。
專家提供導致消化不良的6種飲食壞習慣
消化不良是一種症狀,而引發的原因很多,日前,英國沃里克郡臨床營養學家瑪它(Marta Anhelush)在英國女性健康網站《Healthista》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特別提出了9個會導致消化不良的原因,HEHO君特別擇取其中與飲食習慣有關的6種原因,讓大家看看自己到底中了幾個,是不是被飲食壞習慣給搞到消化不良。
一、暴飲暴食,毫無節制:
人們很容易在節日期間放縱自己,過量攝入肉類、巧克力、奶製品等高熱量食物,而這些食物往往是導致消化不良的罪魁禍首。
改善方案:瑪它建議在放假的節日期間,人們要記得克制飲食,一次性攝入的食物品種不宜過多。如果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時,可以攝入消化酶可加速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減輕不適症狀。
此外,如果出現胃部不適的狀況,建議可以使用薄荷、甘草和生薑泡製飲品來產生鎮靜作用。如果有反酸等症狀,則可以在飲品中加入如甘草和蘆薈等草藥,將有助於保護消化道,進而減少腸胃的刺激。
二、食用過量糖份與精製碳水化合物:
攝入過多甜食、麵飯或加工食品等含有高量糖份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容易讓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滋生,而經過發酵產生的大量氣體會對小腸產生過大的壓力,進而導致胃食道逆流,刺激食道內壁,引起灼燒和疼痛。
改善方案:瑪它建議有這種飲食狀況的人,可以飲用富含益生菌的優酪乳,透過益生菌幫助消化並吸收營養,並替腸胃運動提供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三、進食的速度過快:
由於工作繁忙,有不少上班族無法坐在餐桌前就餐,而經常需要在搭乘交通工具時用餐,或邊看電腦邊吃飯,而且是狼吞虎嚥,食物未經足夠的咀嚼,這會使大腦產生應激激素,增加大腦活動來處理接收到的飲食信息,同時胃部被迫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食物。這樣不僅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還會導致如腸胃脹氣等其他症狀出現。
改善方案:瑪它建議不要邊看電腦邊吃東西,此外要多練習穩定飲食前的心情,就是在開始用餐前,做幾次深呼吸,儘量讓所有感官去感受美食,這樣大腦就會得到即將要進食的訊息,進而啟動消化系統,而且要隨時提醒自己對食物多咀嚼幾次,減緩吞嚥的速度,讓胃部產生的飽足訊號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大腦得知。
四、把晚飯當成宵夜吃:
人們的消化系統的所有器官主要都在白天運作。到了晚上,身體也需要休息,大腦則需要處理一天當中所有的信息,這就意味著消化不該是身體在這個時間點進行的主要工作。如果晚餐吃的太晚,吃完之後又馬上入睡,那麼食物可能就會留在胃裡,導致消化不良。根據《胃腸病學雜誌》(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所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睡前3小時之內進食的人會比睡前4小時及以上進食的人更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
改善方案:瑪它建議人們晚間應該儘量早點進食,但如果工作太忙做不到的人們,可以嘗試喝一些有助於消化的優質有機茶,例如洋甘菊、生薑或薄荷所製作的茶包都很適合。
五、咀嚼次數過少:
現代人凡事追求速度與效率,甚至連吃東西,都懶得多咀嚼,往往食物都還未被嚼碎就被吞下肚子了,專家要求人們進食時每一口食物都要咀嚼30至50次,才能達到良好的食物分解效果。但是,大部分的人平均咀嚼只有7至14次。長期下來,可能會使胃部無法完全執行消化分解的工作,所以容易增加胃部分泌胃酸的負擔,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等問題。
還有研究指出,吃東西時如果愈不咀嚼,也容易使上呼吸道周圍的顎骨變得狹窄,而影響呼吸,讓晚上睡覺時容易磨牙。
改善方案:所謂充分咀嚼,並不是便性規定大家要把每樣入口的東西都嚼50次。而是建議人們在吃東西時要試著一直咀嚼,直到將食物嚼碎至易吞咽的程度。
六、在兩個正餐間吃零食:
消化是一個漫長而且複雜的人體工程,這意味著整餐食物從進入口腔到抵達大腸,需要約8個小時,但這過程的耗時長短則取決於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所以在正餐之間又再吃零食,等於增加了腸胃消化工作量的負擔。
改善方案:瑪它建議人們應注意在兩餐間隔的時間不要吃零食,讓身體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和吸收營養。但如果在空腹時出現胃痛的況,可以吃些東西能緩解胃疼。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