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漸凍人從禁錮中解放 她感謝中研院找到致病原因

「我是陳銀雪,我是漸凍症患者。我用左腳大拇指打字跟外界溝通,一隻蚊子或螞蟻就可以嚇死我。前幾天看護送我上廁所,左腳不小心卡到前輪,我心裡吶喊著『不要!我不要變成潛水鐘中的蝴蝶!』有時候也想乾脆死了算了,現在已經是氣切的末期病人,直到聽到這個研究,真的很感謝、很感謝。」這是漸凍症患者、漸凍症協會常務理事陳銀雪一字一句打出來的心聲,也是眾多漸凍症患者的心聲。

漸凍症讓人無法動彈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75%的患者會從四肢無力、萎縮的症狀開始,25%會從吞嚥困難、講話困難開始。但一發病,情況會越來越惡化,從四肢無力、到無法行走、無法自行吃飯、無法自理生活、無法說話、無法吞嚥,最後因為連呼吸肌肉也萎縮,步向死亡。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450名漸凍症患者,平均發病後壽命只有2~5年,漸凍人協會理事長林詠沂說,台灣對於漸凍人還是有很多誤解,認為漸凍人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等死,但事實上漸凍人的腦部是非常清楚的,患者需要的是正確的認識跟協助,像他自己就是患者,更了解這種心情。

ALS雖然同屬運動神經元的退化疾病,跟懷孕時所做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檢不同,SMA好發在小孩與青少年,是明顯的遺傳疾病;而ALS好發在50歲之後,只有10%是基因遺傳,其他90%原因不明。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俊安說,我們身體是運動神經元在控制,由神經細胞核伸出軸突、再分枝連接肌肉,所以只要原本細胞核出現問題,全身的肌肉運動都會快速退化。

被PTEN蛋白質入侵的神經細胞核

而陳俊安團隊在之前的小鼠胚胎研究中,發現一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mir-17~92,在正常的「四肢」運動神經元中表現特別高,但把mir-17~92用基因編輯工程拿掉,小鼠會出現漸凍症的症狀。

仔細觀察後,發現是因為mir-17~92可以讓PTEN蛋白質維持在細胞質內,第一作者中研院分生所博士董盈岑,還有助理彭冠智說,這種蛋白質一般認知是跟抑制癌症很有關係,但進入神經細胞的細胞核,卻會產生毒性,讓神經細胞死亡,從而導致發病。從中獲得靈感,從脊髓注射mir-17~92到發病的小鼠身上,結果發現原本萎縮的後腳停止萎縮,而且活動力也上升、壽命也延長了14%。

陳俊安表示,這代表mir-17~92或許可能成為漸凍症的標靶藥物,在發病初期,甚至透過檢測、在發病前就注射,讓患者不會發病。不過目前研究的小鼠,是屬於基因遺傳中最多的SOD1型,也就是SOD1基因突變造成漸凍症的,對於90%的不明原因發病,還需要進一步測試mir-17~92是否同樣有效果,但提供了一個未來的大方向,希望能有更多支持進行這樣的研究。

延伸閱讀

治療兒童罕病的新藥創天價 可以買一間台北6700萬元的豪宅
希望寶寶能跑跑跳跳?那就不能錯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
再生醫學(32):快速致癱的漸凍病 將有望用幹細胞重新「動起來」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