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嘔吐竟是長腦瘤 術後「顱窩症候群」還會造成失語、遲鈍

5歲大的浩浩,幾個月前開始出現發燒嘔吐的症狀,爸媽帶他遍尋醫師,卻找不到原因,最後由於浩浩開始出現視力模糊、走路搖搖擺擺的問題,醫師警覺到問題可能出在腦袋,果然用影像檢查發現小腦有一個5公分大的腦瘤。但是原本活潑好動、愛講話的浩浩,在治療時卻罹患了緘默症,變得沈默又遲鈍,讓爸媽更加擔心了。

大多數人認為癌症是屬於大人的疾病,不會發生在小朋友身上;然而,癌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且兒童癌症高居台灣兒童第2常見的死亡原因。而兒童腦部腫瘤的發生率僅次於兒童白血病,占18歲以下兒童癌症的第2名,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每年約有120140位兒童罹患腦瘤。

孩子得腦瘤 難在確診

腦瘤生長的初期其實沒有任何的症狀,即便症狀開始浮現出來,家長也不會直接聯想到是孩子的腦袋出了問題。

舉例來說,有的孩子像是浩浩,在疾病初期只有輕微的嘔吐,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所以帶去給醫師看,多半會當作感冒或腸胃不適;有的只是起床後叫頭痛,不一會兒就好了,孩子不覺得什麼,家長也不見得在意,就算帶去求醫,醫師也許會判定孩子睡眠不足或不想上學而頭痛;孩子已經因為腦瘤引發了尿崩症,但是家人也許認為單純是因為他或她就是愛喝水而不以為意……。

但是,當孩子長時間出現頭痛(睡覺中痛到醒過來,或頭痛常在晨間發作)、經常嘔吐、複視等、半邊感覺異常、抽搐、步態不穩、吞嚥障礙、行動笨拙、夜尿等,就建議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檢測腦部狀況。

術後3成病人會出現「顱窩症候群」

腦瘤的治療最主要的是手術治療,如果手術能將腫瘤完全的切除乾淨,復發的機會就會小很多,尤其是良性腫瘤,完全切除之後就幾乎等同痊癒,不需要後續的治療。

但是,治療初期,浩浩變得不會說話、手腳動作遲鈍,爸媽相當的擔心浩浩是否從此長期臥床不講話了。臺中榮總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黃芳亮解釋,這是「後顱窩症候群」的表現。

「顱窩症候群可能發生於兒童後顱窩腫瘤,尤其是小腦腫瘤,」黃芳亮指出。後顱窩腫瘤的初步治療後,大約有8~31%病人會出現後顱窩症候群,黃芳亮解釋,這與腫瘤侵犯和黏附腦幹(生命中樞)、腫瘤鈣化且較硬、長於中線位置等因素有關。

顱窩症候群的神經症狀特徵,包含言語喪失或變少(緘默症)、視力障礙,情緒改變,吞嚥受損以及明顯的嚴重和精細運動缺陷。不過黃芳亮表示,顱窩症候群並不是永久性的傷害,只要經過物理、職能及語言復健後,大約13個月逐漸恢復,預後很好。

像是浩浩,經過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與不斷的復健運動,在復健治療師徐維憶的幫助下,他從臥床插呼吸器開始,重新學進食、學站、用比數字溝通、跟阿嬤開始説話。數月後他漸漸變回往日活潑好動的模樣,語言與肢體活動都恢復,還在病房還開心邊唱邊跳「小蘋果」。

延伸閱讀:

一直聞到怪味?這10種跡象可能是得腦瘤的警訊!

男童嘴歪眼斜竟是小蛋蛋長瘤!家長留意孩子罹癌9大警徵

孩子脖子腫一塊 醫生告訴你有這些可能原因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