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之後要吃什麼?先吃膠原蛋白、再補鈣!

在骨折之後,大部分人的直覺反應一定是「補充大量鈣質」,幫助骨頭長回來。但其實骨頭在剛受傷的時候,如果吃太多鈣質,等於是把鈣質堆積在骨頭傷口上,會讓該癒合的部分「腫一塊」,就像皮膚上的疤痕一樣。皮膚上的疤痕可能只是不美觀而已,但骨頭上的疤痕則會讓受傷的地方沒辦法癒合,之後動起來還是會覺得卡卡的。

骨折之後要吃什麼

要知道骨折之後該吃什麼,就要知道骨頭的組成。骨頭當然大部分還是各種不同的鈣質,像是磷酸鈣、碳酸鈣等,但還有很重要的部分是「膠原蛋白」跟「黏多醣蛋白」。簡單來說,膠原蛋白是骨頭的「鋼筋」,負責撐住骨頭的結構,而鈣質則是「水泥」,維持骨骼的強壯跟穩固。

我們可以把骨折想像成房子倒塌了,在灌水泥(補鈣)重建之前一定要先架好鋼筋(膠原蛋白),水泥才不會灌得歪七扭八,最後讓房子蓋不回原本的樣子(無法癒合)。所以我們在剛骨折的時候,要補充的是膠原蛋白,之後才可以補充鈣質,而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灌水泥」,就要了解一下身體癒合骨折癒合的分期。

骨折癒合分期

血腫期

骨折剛開始的時候,骨頭的架構、骨質還有血管都會被破壞,讓骨折的地方大瘀血,就像是房子損壞的時候,裡面的家具也會四散;為了避免房子繼續垮,身體會用膠原蛋白先架起鋼筋,並努力把這些廢棄物(瘀血)清走,這過程大約需要1~2週的時間。

骨痂形成期

骨折1~2週後,骨頭會開始癒合,表示鋼筋已經架好,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鈣質來填補水泥,但除了鈣質之外,還是要持續補充蛋白質,才能讓水泥順利填裝到鋼筋中,幫助骨頭癒合,把鈣質放在正確的地方。

塑形期

骨折後2~3個月,骨頭已經初步癒合,但還需要一些鍛鍊才能恢復到原本骨頭的耐受力,這時就不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質,只需要按照平常的攝取量吃,並持續做復健,讓骨質在運動的壓力下,變得緊密、恢復到強壯的樣子。

膠原蛋白跟鈣質怎麼吃?

雖然骨頭的癒合很需要膠原蛋白跟鈣質,但其實不需要特別買營養品來吃,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身體更容易消化吸收,也更能持續落實在每一天。

膠原蛋白食物

雖然直接補充膠原蛋白的食物很好,但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多半含有高脂肪,像是豬腳、雞腳等,建議可以多攝取蛋白質的食物,像是魚、白肉、水煮蛋、豆腐、豆漿等;再吃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柑橘類、檸檬,維生素C可以幫助身體製造膠原蛋白,同時也可以促進鈣質吸收。

鈣質食物

以牛奶是攝取鈣質最好的方式,雖然有人會質疑牛奶的鈣質吸收率不是最好,但早晚一杯300cc的牛奶,其實對於每天的鈣攝取量可以達到70%左右,而且只要選擇低脂,不會像小魚乾一樣有高脂肪;除了牛奶之外,也可以配合貝類海鮮,紫菜、黑芝麻、白芝麻等,並每天曬10分鐘左右的太陽,促進維生素D的製造,幫助鈣質吸收。

延伸閱讀

骨折如何調養呢?中醫養骨3階段,飲食應該這樣配!
為什麼醫師診斷骨折癒合後,還是很痛?

糖分吃多了不僅造成肥胖與心血管疾病 可能還會讓你骨折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