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40歲就出現五十肩?用中醫角度來了解疼痛原因

成大醫院指出,民眾在中壯年後肩膀疼痛的發生率高達60%以上,有患者甚至為此困擾長達一、二年,患者往往說不清楚什麼時候開始痛的,但求診重點都是疼痛影響日常生活。

肩膀最主要的關節叫「肩盂肱骨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可做多方向的活動。但相對於活動度越大,關節就容易不穩定,需要靠關節周邊的韌帶與肌腱來維持正常運作因此,肩關節附近韌帶及肌腱受傷,以及滑液囊發炎都有可能會導致肩膀的疼痛。

醫學上稱一般常見之肩關節疼痛為沾黏性關節囊炎,亦即俗稱五十肩,也稱冰凍肩,較易發生於40至60歲左右。

急性與慢性疼痛

疼痛一直是中醫或者是西醫的難題!人體對於疼痛強度的感覺,不一定與外來刺激的大小成正比。事實上,一個人的主觀意識與認定、過去的經驗、情況發生當下的狀況、個人情緒等,在在都會影響到病患個人對於疼痛的認知。整體而言,急性的疼痛基本上較慢性的疼痛來得容易處理;而疼痛的問題也更比酸及麻的症狀來得簡單一些。

黃帝內經素問卷中,舉痛論這一篇裡就論及急性疼痛的發生乃係「『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也就是說,當寒氣一旦侵入到人體之後,那麼就會導致血流緩慢,無力去滋潤血脈及肌肉。然而,對於慢性疼痛的發生原因則係緣於「氣」的運行異常而引起「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等九種情況。

痺痛原因

換句話說,寒氣會導致維持人體運作之「氣」的衰弱。另外,中醫對於定點的疼痛稱為「痺」證,或稱之為痹痛。痺的產生原因係來自大自然中之所謂的風、寒、濕等外邪合併,進而成侵襲到肢體、經絡、肌肉、關節。一旦氣血運行出現不暢,乃至於閉塞不通,那麼就會引起關節或者是肌肉產生了腫、脹、痛或麻木的症狀。整體而言,疼痛的發生不外乎是一、邪氣實盛,二、正氣虛衰,以及三、虛實夾雜等三種原因。

中醫病因

五十肩為什麼如就同癌症一樣地容易發生在40至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這一個年齡層?事實上,從生理的老化角度來解釋就不難可以瞭解了!

在目前人類的醫學發展上,一切的養生保健作為其實在本質上而論就僅僅是在延緩老化而已,絕對不可能做到布袋戲中常講到的棄老返童!要不然,地球上人類的數目早就比現有的人口更多而出現爆表的現象了。

無可否認地,在人體老化的過程中,消化與免疫系統的功能也會特別明顯地隨之低落。在這一個條件下,隨之而來的就是體內的「正氣」虛弱,進而在無力推動並溫煦五臟六腑的情況下,使得精、血及津液出現了不足。

中醫理論裡,「氣」與「血」之間的關係相當地受到重視,也因此有了「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的說法。一旦「氣滯」的現象出現,將導致血流不暢的「血瘀」病態在人體內出現。事實上,筋、肌肉及血管必須依賴在體內流動不停的「氣」來帶領「血」,以滋潤人體各類組織;很不幸地,當血瘀現象一旦久了,便會造成血虛,使得彼等更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

脾主四肢,而脾與胃係屬表裡關係。中醫認為,脾臟擔當運化水榖以及輸佈精微,也就是現代所謂之「養分」的角色,當這一個角色無法稱職地被演出時,人體也就會出現營養成分運輸失常之心情況,最終影響到胃的收納功能。

當胃無法正常地腐熟水榖,也就是消化所吃的食物時,將進而會導致氣血生化之來源不穩固;更進一步而論,中醫上所論之脾臟在功能也同時包含著西醫所論之免疫系統。所以,在處理這一類因老化所致的健康問題上,關鍵就在於解決根本的發病原因:讓消化系統能夠保有一定程度的功能。

肝臟在五行之中屬木,扮演著收藏、儲存以及釋放體內之血的角色;此外,肝臟也在生化氣血、協調五臟六腑與抵抗外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歷代以來的名醫,諸如晚唐容川就在其所著之血證論一書中的臟腑病機論中論及「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從西醫的生理學觀點來體會這一段話就更容易瞭解到中醫與西醫其實在某些方面是看法一致的,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或角度來闡述罷了!

肝臟在疼痛治療的角色

事實上,當一個人吃了食物之後,那麼消化的這一個過程就早已經在嘴巴裡開始進行了。食物到了胃時,肝臟就開始調節循環周身的血,使大量的血能夠進入到胃部,使胃能夠如車輛一樣,有了汽油才能運轉的情況一般,將吃下去的食物加以腐熟並化為營養精微而被身體所吸收。

同樣地,朝的朱丹溪也提出「司疏泄者,肝也」之看法。換句話說,肝和,则一身之氣得以生發,並進而可以發育萬物!

肝氣鬱結,也就是情緒低落基本上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一旦人體產生了之中醫所稱的肝氣不舒現象時,將嚴重地影響到脾與胃的功能。因此,石室秘錄提出「諸痛者皆屬于肝」的主張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臨床上,在大部分有五十肩的患者身上都可以嗅到情緒不佳的味道。

中醫的強項之一就在於解決致病的根本問題。諸如急性及慢性疼痛之類的問題,除了考慮脾及胃的消化與吸呼層面外,最重要的莫過於對肝臟的照護!畢竟,讀醫隨筆一書提醒:「醫者善於調肝,乃善於治百病」,值得保健養生方面參考!

文/洪東正,美國馬里蘭州註冊針炙師

延伸閱讀

中秋月餅配茶最解油膩 這7種茶讓你吃了也不胖

年紀輕輕髮際線卻越來越高?自我治療中醫推薦4食物2穴道

夜尿頻繁可能是腎病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