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在一則火災的新聞報導內,記者訪問一位老伯說都失火了為什麼不跑,老伯回答:「腳攏麻去是欲按怎走?」腳麻無法行走,已經是近年來,老家人家常見疾病,雙腳的動脈血管一旦嚴重阻塞,會導致腳的末梢循環變差,變成急性的下肢末梢血管阻塞,俗成「腳中風」,導致神經肌肉缺血壞死!最新使用微創血管介入治療法,手術傷口比過去更小,明顯降低感染的風險!
最近氣溫驟降,各大醫院看診有關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成長至少三成,除了常見的心肌梗塞,其實全身的血管,都有可能出現阻塞,但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四肢,甚至伴隨手麻和腳麻以及疼痛,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很有可能你的末梢血管阻塞,如果拖太久是有可能截肢,每年就有至少4000起截肢案例。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鍾伯欣醫生指出,典型腳中風,就是急性的下肢末梢血管阻塞。過去臨床上,一名58歲的患者,從大腿開始到腳底板整個變腫,甚至嚴重疼痛幾乎無法動,掛了急診利用電腦斷層才發現,血液要從心臟流下去,卻到一半就卡住了,醫師緊急清除血管內的血栓,讓血流重新恢復通暢,如再晚一點發現,腳如果開始發黑壞死,恐面臨截肢的窘境。
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因為血管慢慢變狹窄和阻塞,因為初期症狀,會誤以為肌肉疲勞或肌肉拉傷,因而延誤救治時間。加上許多都發生在年紀大患者身上,不少人都以為是自然老化而輕忽,甚至臨床上,有下肢末梢血管阻塞病患被誤成痛風,導致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即便後來緊急將血栓做處理,但因為腳指頭已經發黑,仍面臨截肢情形。
5大高風險族群當心「腳血管」塞住
若符合以下5項條件之中的一項,請特別小心:
- 60歲以上之長輩
- 糖尿病患者
- 長期抽煙者
- 慢性腎臟病患者
- 透析患者
若符合其中一項,請特別小心以下症狀:
- 走路走不遠,走久容易痠痛,容易累
- 腳指頭顏色變深,摸起來冰涼
- 休息時腳還是會痛
- 腳上的傷口久不癒合
最新微創介入治療法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鍾伯欣醫生解釋,經由血管超音波檢查確認病灶;也可以安排雙腳血管的電腦斷層或雙腳組織的核磁共振,可能用藥物、用導管、或用手術,傳統治療方式是外科血管繞道手術,如今在歐美等先進國家,血管內的介入性治療,已成為下肢動脈阻塞新的治療方式,醫師會依照病人狀況及病情決定。
目前最新微創血管介入手術,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繞道手術,手術做法是在小區域麻醉下,在患部穿刺約1.55mm的小傷口,以特殊的導管進入病人的血管內,以各種細小的導管,或血管擴張氣球打通阻塞的血管,若有需要再放入適當的支架,讓原本缺血的末梢重新得到血液。
腳是人體第二顆心臟 勤運動助血管暢通
但即便醫師幫患者打通阻塞的血管後,還是得依靠患者運動,才能持續保持血管通暢。尤其是每天規律步行運動,可以緩解症狀,增加雙腳小血管的血流量。藥物治療方面,長期使用血管擴張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可改善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光醫院心臟內科鐘伯欣醫生強調:「我們的雙腳是我們的第二顆心臟。兩隻腳如果走不順甚至走不動,身體的運動量也不會夠,慢性病就接踵而來。」
Q:發現自己腳的動脈,已經有一條嚴重塞住,這樣我會不會無法保住我的腳?
A:鐘伯欣醫生解釋,人的腳下一共有三條動脈,腳的動脈由上到下分為大腿、淺股動脈延伸至膝蓋處-膝膕動脈,再往下為膝下動脈區,分作三條動脈前脛動脈、腓動脈、後脛動脈,只要有其中一條還有通,腿部都還可以保得住。
Q:會有「手中風」的情況發生嗎?
A:是有可能!但因為手部距離心臟較近,加上手平時活動的比腳還多,發生手部血管阻塞案例較少見。
延伸閱讀: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