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超過 230 萬的糖尿病患者,這種吃出來的富貴病,隨著台灣的飲食西化,以及傳統小吃不斷創新,讓管不住嘴的人紛紛落入甜蜜的圈套。依據衛福部國健署每年定期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位居第 5 位,平均每 11 人就有 1 人罹病,每小時就有 1 人因糖尿病而死亡。
根據臺大公衛學院的統計,臺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中,「高血糖」居死亡危險因子第一名。糖是人體必然需要的養分,但如果糖想要從血管進入細胞、器官中轉換成能量,就需要胰臟分泌胰島素。
彰濱秀傳新陳代謝科醫師蕭立偉比喻,胰島素在這之間扮演形同鑰匙的角色,但如果胰島素分泌不夠,糖就會留在血管中,開始造成傷害。蕭立偉表示,高血糖還會引起全身小血管及大血管的病變,讓病友至少少活 10 年以上。
根據統計, 60 % 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也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以及主要死因,第二型糖尿病在 10 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 2 ~ 4 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 3.4 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 3 倍中風機率。
「不只是治療糖尿病!」藥物還需針對慢性病做選擇
「其實不只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終身有一半的機會會罹患慢性腎臟病。所以現在的治療方式,不只是要關注降血糖本身,也要看看這些藥物對於其他疾病的影響。」蕭立偉表示。
2018 年之後,美國跟台灣的糖尿病學會都開始倡導,醫師在選藥的時候,要從病人的疾病做藥物選擇。例如病人有糖尿病加心血管疾病,就要選有心血管保護效果的藥物。
研究指出:新秀藥物的控糖、減重效果更佳
目前,第一線的糖尿病藥物會選擇雙胍類藥物(Metformin),蕭立偉指出,這款藥物有防止心血管疾病,但有些人服用的效果會不好,就要換到第二線藥物。
2019年美國糖尿病年會中一項CAROLINA臨床研究,也針對兩款常用的第二線降血糖藥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DPP-4類降血糖藥在控制血糖的穩定度上以及體重控制上都有對患者有所幫助,並通過心血管安全性試驗,對於考慮需要綜合治療才能控制病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醫師建議:控糖不單是降血糖!用藥目的是消峰去谷
「我們說治療高血糖,其實不單是要把血糖壓低,而是要消峰去谷,讓血糖更加穩定。」蕭立偉指出,低血糖是讓醫師最擔心的副作用之一,甚至會使病患付出極大的醫療成本。例如低血糖容易造成病人跌倒和影響生活品質,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失智風險增加等。
他表示,選對藥物能夠降低低血糖的風險。傳統用藥容易將血糖過分壓低,甚至造成病人出現低血糖,威脅生命安全。在此場年會中發表研究所示,DPP-4類降血糖藥物相較於SU類,可減少三倍低血糖發生率,也是比較安全的。
蕭立偉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多注意自身低血糖風險並了解處理方式,或是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選擇低血糖風險的藥物,來幫助病友們血糖能安心達標,和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與安全性。
文/李佩諠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