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程度每下降一個平均標準值,骨折機率增加3倍!

骨質疏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流失的越來越快,而且肌肉量的下降也同時會造成骨頭受力增加,讓骨質疏鬆的機會、程度都更高。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骨質疏鬆每下降一個標準差,骨折的風險就增加3倍,而且骨質流失是沒有辦法補回來的,如果不早點保養,未來可能會很辛苦。

骨質疏鬆的等級

根據骨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有骨鬆的比例大概是31%,而女性更達到40%,並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骨鬆的比例也越來越高,60歲以上的女性比例更達到50%;就算還沒達到骨鬆的標準,也都有骨質流失的問題,更不用說有些人是直到跌倒、骨折,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比例可能被低估。

WHO將骨質疏鬆分為4個等級,針對50歲以上的人以30歲健康成年人最巔峰的骨質密度作為標準,計算出比較值「T評分」。如果T評分是0,表示骨質密度是健康人的平均值,如果在正負1個標準差裡就算是正常,如果是-1~-2.5之間,就表示已經有骨質流失的問題。

如果超過-2.5,就可以確認已經是骨質疏鬆,而這時也代表,自己的骨質只剩下不到2/3,骨折的風險也提升到正常人的9倍;如果是超過-2.5、又發生過多次跟骨質疏鬆相關的骨折,那就可以算是「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但如果還不到50歲去做了檢查,出現負值並不代表骨質開始流失,只能說「骨頭密度不如一般人」,可能是先天、後天造成,但就要開始注意保養自己的「骨頭」。

骨質密度檢查

因為骨質除了隨著年齡流失之外,也會因為受傷、缺乏運動、缺乏鈣質及維生素D、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而流失更快,所以建議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保養,否則之後再努力也補不回骨質。

在35歲之後,骨質會開始每年流失0.5~1%,建議從35歲之後,每隔3年做一次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test, BMD)的檢查,目前最準確的是中軸型的雙光子X光吸收儀(DXA);而一般健檢時,敲擊腳跟的小型儀器是定量超音波(QUS),只能當初步篩檢的工具。

DXA測量的是腰椎、髖骨的骨密度,要躺在床上讓機器掃描10~15分鐘的時間,相比幾十秒的超音波準確許多,但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可能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導致骨頭密度偏高,所以可以配合腹部超音波,或是比較腰椎跟髖骨是否一致。

不過DXA是自費項目,一次大約600~800元不等,但建議如果做過DXA,請到同一家醫院去複檢、追蹤,確保最高的準確度;而檢測完之後,也不要遺忘,如果有骨質流失的疑慮,儘早做準備,才能保護自己的骨頭健康。

延伸閱讀

35歲開始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的4大原因是這些~

骨質疏鬆除了鈣跟維生素D,還要吃這些東西!

美國再次強調預防骨質疏鬆 想要維持骨頭健康 請這樣吃

拚命吸收無機鈣卻「鎂」中不足,當心骨質疏鬆還加上心臟病

骨質疏鬆的患者應該怎麼運動?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