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22):再生醫學幫助燒燙傷患者長新皮膚

iStock-1060569934

當燒燙傷深度影響表皮和超過三分之二的真皮受到損壞,屬深度皮層燒傷(deep partial-thickness),傷口無法自行癒合而需要自體移植的植皮手術,而患者燒傷面積也會影響可移植的健康皮膚捐贈部位,並反映出目前人工皮膚等組織替代物的不足。

恢復皮膚創傷的關鍵

恢復皮膚創傷的關鍵是基底角質形成細胞,這些幹細胞樣細胞會充當不同類型皮膚細胞的前體。但在創傷嚴重到傷口處沒有任何基底角質形成細胞的情況下,即使傷口癒合,新生細胞的主要用途也是閉合傷口和抵抗炎症,而不是重建健康的皮膚。

當皮膚有大面積燒傷的傷口時,通常需要移植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的完好皮膚覆蓋傷口。而當潰瘍面積特別大時,醫生很難找到足夠的皮膚用於移植。他們需要從患者身上分離出皮膚幹細胞,在實驗室培養後,再將其移植回患者體內。但這樣的治療手段需要大量時間,可能使患者生命處於危險之中,而且有時還會無效。

間充質細胞轉化為新皮膚的技術

美國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將開放性傷口處的間充質細胞直接轉化為新的皮膚細胞,以治癒皮膚損傷。此技術跟以往體外培養皮膚幹細胞手段不同,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雜誌上。

研究團隊所使用的新方法,是利用生物技術將傷口處間充質細胞轉化為基底角質形成細胞,從55種可能參與定義基底角質形成細胞特性的「重編程因子」——蛋白質和RNA分子中,選出4種可以介導轉化為基底角質形成細胞的因子,以之作為重建皮膚的基礎,這一新技術或可使治療大面積皮膚潰瘍不再依靠複雜的整形手術。

小鼠實驗顯示,用這4種因子局部治療小鼠皮膚潰瘍,潰瘍處會在18天內生長出健康的皮膚,也就是上皮細胞。過了一段時間,這些細胞在大面積皮膚損傷情況會逐漸擴張並與周圍的皮膚相連,透過分子、遺傳學和細胞測試也證明,這些新生皮膚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皮膚沒有差異。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成果不僅有助於治療皮膚損傷,對研究如何抗皮膚衰老和皮膚癌亦有幫助,但若要將此技術用於臨床,還需對其長期安全性進行更多研究。

論文小檔案:《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的學術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雖然今天大多數科學期刊都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Nature》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

參考文章:In vivo reprogramming of wound-resident cells generates skin epithelial tissue

延伸閱讀

日再生醫學修復皮膚與心臟,台灣什麼時後可通過?

抓狂異族:認識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再生醫學(21):再生醫學培養迷你食道救助先天食道缺損幼童!

再生醫學(二十):3D列印血管救助血管疾病兒童

再生醫學系列(三):甜甜的器官

再生醫學(十八):聾子聽見啞巴說話 幹細胞治療顯神蹟

工研院透過3D列印幫助6個月嬰兒創造了迷你義肢輔具

首枚3D列印的眼角膜問世,為解決人體器官移植荒帶來希望

再生醫學(十七):幹細胞怎麼修復靈魂之窗?

再生醫學(十六):幹細胞幫助禿頭長新髮

再生醫學(十五):幹細胞幫肺纖維化病人長新肺

再生醫學系列(十四):缺牙不用靠植牙 幹細胞讓你長新牙

再生醫學系列(十三):幹細胞移植人體抗老化

再生醫學(十二):幹細胞反轉巴金森氏症大腦 已進入人體實驗

再生醫學系列(十一):幹細胞抗癌免疫療法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