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福部統計,國內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推估有125萬人屬於可能有自傷傾向的重度憂鬱症患者,並至少有25%的患者對於抗憂鬱藥物效果不佳,全台灣保守估計至少有12萬人。像60多歲的吳女士,就是服用抗憂鬱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她有憂鬱、焦慮以及無法解釋的頭痛約20年,幾乎服用了所有的抗憂鬱劑藥物但仍然情緒低落,直到使用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兩周後,情緒大幅改善,長年的頭痛也顯著改善。
傳統治療憂鬱症面臨到的問題?
憂鬱症有很多治療的方式,目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根據國內大型研究指出,對於長期且反覆抗憂鬱劑合併認知心理治療的反應不佳的患者,可能占了憂鬱症族群中的1/3。但由於台灣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恐懼,通常會在憂鬱症狀造成日常生活功能下降2倍以上才會就醫,就醫時症狀較為嚴重,也因此增加藥物治療的困難性和反應不佳的比例。
在許多研究中指出,對於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腦部的某些特定區域,例如:前額葉、杏仁核和海馬迴的區域會出現活性功能下降的現象,導致下游血清素等產物變少。對此,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李正達主任表示,各個腦區就像卡在一起的大小齒輪,而血清素像潤滑油,憂鬱患者的腦區活性下降,就像齒輪生鏽不能活動,依照傳統的治療方式,調整血清素來治療憂鬱症,就像拼命加入潤滑油對腦區活動的影響較為間接,而重覆經顱磁刺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則像去除齒輪生鏽的部分,讓腦部直接活化,打開頭腦的開關,使憂鬱患者大腦重開機變成正常大腦。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是透過磁波誘發出一個微弱的微小電波來重覆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非侵入性、不需要麻醉、不用住院,非常安全,憂鬱患者每次治療僅需約30分鐘左右(新式的只要10分鐘左右),連續二週治療後,約有50~60%的患者情緒改善一半以上。連續4週治療後,一般而言情緒改善的反應會來得更為理想。
李正達主任提到,rTMS(重覆經顱磁刺激)的原理是藉由機器探頭的電圈引起磁場產生電流,活化功能下降的腦細胞,只要2~4週就可以改善憂鬱症患者的情緒。這個治療方式早在2008年,美國的FDA就通過可應用在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患者,而臺灣也在2018年4月,通過可用來治療成人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
北榮自2004年開始進行研究,至今已經累計有500個國內案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EREBRAL CORTEX》期刊,而李政達所研究的TBS(新型態重覆經顱磁刺激術特定參數),可有效治療藥物治療頑固型憂鬱症,成果也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BRAIN》。目前國內臨床上只有北榮可以進行這項治療,現在並對台大及市立聯合醫院等醫師進行臨床治療訓練,避免嚴重的副作用出現,而此療法仍屬於自費無健保給付階段。
此外,有癲癇病史、酒精成癮、以及其他易誘發癲癇狀態的藥物或疾病、腦部創傷或有電子耳、心律節律器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會因為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誘發癲癇狀態或造成金屬植入物失效,為不適合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的患者。
延伸閱讀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