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受傷後到底要不要冰敷?復健科醫師:6小時內可以

在肌肉受傷的時候,因為非常疼痛,下意識的會想要用冰敷來緩解疼痛。但到底應該用冰敷還是熱敷,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對於「該不該冰敷」的作法也是眾說紛紜。但其實,冰敷的時機點還是有個期限,在受傷的當下開始算,6個小時以內如果很不舒服,還是可以冰敷一下、緩解疼痛。

冰敷、熱敷,誰對受傷有效?

在肌肉受傷的當下,會感覺到肌肉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這是身體會啟動修復因子,透過充足的血流讓受傷的地方開始充滿養分、氧氣,開始治療受傷的地方。

輝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說,雖然過去的治療指引,都強調在受傷的當下應該「先冰敷」,認為冰敷有助於消腫,但其實現在最新的治療指引認為,適度的發炎有助於修復受傷的地方,而冰敷反而會妨礙血液循環,讓受傷的地方更不容易好。

但受傷之後還是會有疼痛感,許嘉麟說,如果是以止痛為目的,在傷後6小時以內,可以透過冰敷來減緩疼痛,但超過6小時之後,就不要冰敷,得讓受傷的地方開始修復。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配合止痛藥物,或是一些活動來減緩疼痛。

所以受傷之後到底該怎麼辦?

許嘉麟說,《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對於急性拉傷的處理原則,從古早的冰(ICE) 演變為(米)RICE,然後變成價格(PRICE)以及警察(POLICE) ,現在進展到了和平與愛(PEACE & LOVE),分成即時處理(PEACE)及這次特別強調亞急性照護的後續管理(LOVE)。

許嘉麟說,這次主要的差別是對於冰敷及抗發炎的減少,以及增加亞急性的處理,像是觀念及心態上的建立,強調身體自癒能力,受傷後不能「靜養」,一定要透過適合的運動處方開始活動。

「舉例來說,過去骨折後常常等到石膏拆掉才開始運動,但肌肉已經萎縮,要再練回來很困難、令人灰心,但現在的觀念,醫師會特別開立運動處方,讓病人以運動『沒受傷的一側』或是『等長運動』的方式,讓身體保持一定肌力及彈性,受傷後不是只處理受傷的地方,更要能回到日常狀態。」許嘉麟說。

PEACE & LOVE

P for Protect保護

傷後前幾天避免因移動及活動增加疼痛。

E for Elevate抬高

使受傷肢體盡可能的高於心臟。

A for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抗發炎

避免抗發炎以免減少組織癒合,例如抗發炎藥物或冰敷。

C for Compress加壓

對受傷的地方加壓,或是包紮避免腫脹。

E for Educate教育

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或處置。

L for Load適度負荷

在身體能忍受的範圍內,漸進式的活動。

O for Optimism樂觀

樂觀是最好的健康秘訣。

V for Vascularisation促進血液循環

在不痛的狀況下,促進血液循環的活動可以幫助組織修復。

E for Exercise運動

有目的性、計畫性的開始重建伸展、運動、本體覺等身體功能。

延伸閱讀

運動後的單純痠痛跟肌肉拉傷怎麼分?
睡起來還是全身痠痛嗎?許嘉麟醫師傳授3招解決肌肉硬梆梆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