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縫合手術後,復健時程的訓練安排要注意!

手掌上出現烏青腫塊千萬別大意,你可能得了肌腱瘤

前一陣子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全民防疫在家,開始練起廚藝,或是嘗試各類手作。有急診醫師曾表示,他們在急診除了忙採檢,還要忙著縫手指頭,也算是另類的疫情後遺症。

一般皮膚的切割傷,只要加壓止血就可以自然癒合,但若是傷及肌腱、韌帶等更深層的組織(像是今年 1 月份發生婦人在動物園遭獼猴攻擊抓傷,造成伸指肌腱斷裂;或是五月底時發生的護理師遭病患砍傷事件,右手神經與肌腱斷裂),除了手術縫合,後續還需要積極的復健治療,才能將功能影響降到最低。

一般手術後是強調需要休息靜養,但是肌腱縫合後是不能完全不動的。肌腱縫合術後三週內,需要穿戴副木,將肌腱維持在縮短姿勢,避免主動收縮動作,因為此時肌腱縫合處仍未完全癒合,處於脆弱狀態,要減少該處的張力變化和拉扯。然而,人體組織具高度適應性,當長期處在不活動狀態時,肌肉會因為習慣處在縮短姿勢而變得緊繃,力量會退步,筋膜有過多的膠原蛋白堆積,變得不易活動,加上疤痕組織增生形成沾黏,若是沒有積極的復健,會嚴重影響關節活動度,進而影響生活自理和工作效率。

手術後的復健過程要注意什麼?

術後的復健需要依據時程,漸進式的安排主/被動動作訓練、疤痕按摩。當肌腱癒合穩定後,要開始進行肌力訓練和手功能訓練等。術後製作的副木,也會在過程中依時程調整角度,讓肌腱在癒合過程中避免再次受傷,又能維持彈性與延展性。另外也可搭配肌能系貼紮,依據不同治療目標,提供輔助治療效果。例如:術後患肢腫脹疼痛,可以藉由貼紮來做消腫止痛;或是藉由貼紮在疤痕組織上,提供局部壓力,使增生組織的生長與排列較為正常;或是利用貼紮來調節肌肉張力,輔助肌力訓練。

利用貼紮來調節肌肉張力,輔助肌力訓練。圖片由杜婉茹職能治療師提供。

在醫院手術後通常可同步轉介到復健科的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或是至一般復健科診所掛號安排。筆者在診所時曾遇過有患者是前臂屈肌肌腱斷裂,開刀縫合後就都不敢動,怕再斷掉,也不知道需要做復健,就這樣過了一年,來診所時手指已無法完全打開,抓握力量也下降非常多,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和工作表現;且因為關節已經攣縮,需要提供較多的被動關節運動,白話講就是「拉筋」,此時期的困難度和疼痛感,會比一開始就接受復健治療來得高。因此,手傷術後的復健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喔!

文/杜婉茹 職能治療師(杏誠復健診所專業督導)
※本文授權自杜婉茹。

延伸閱讀
【Heho瑜珈】預防媽媽手7招瑜珈!舒緩手部緊繃肌肉、避免關節肌腱發炎
肩膀痛是「五十肩」還是「肌腱破裂」?退化磨損也可能是影響主因
「運動醫學」為什麼重要?哪些人需要?運動者們的專業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