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2百萬人口是B型肝炎患者或帶原者,但是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治療的藥物,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瑋琛研究免疫細胞在肝炎中的角色,發現體內的自然殺手免疫細胞會傷害到免疫T細胞,反而造成慢性肝炎,而只要進行「抗氧化」的程序,就有機會讓B型肝炎治癒。
免疫細胞的互斥
黃瑋琛說,有些人感染了B肝病毒後,可以自行痊癒,但有些人卻會轉變成慢性的肝炎,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可能跟免疫機制有關,但一直沒有人解開;直到2012年,他到倫敦大學病毒免疫研究中心花了4年時間,成功發現B肝病毒無法清除,跟自然殺手免疫細胞的機制有關,研究也登上國際免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在身體的免疫細胞當中,T細胞由於是最具有病毒專一性的細胞,所以對B肝病毒的清除效果特別好,但如果T細胞被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細胞)判斷為「有毒細胞」,就會反而被自己的免疫同伴清除。
身體的氧化還原反應不正常,像是有發炎、有外來病毒、中毒、壓力等,會讓身體氧化壓力過高,產生了活化NK細胞的因子,而T細胞也呈現衰竭樣貌,就會被NK細胞清除;而NK細胞的清除是不分衰竭、健康,屬於大範圍的,在T細胞數量不夠的情況下,B肝病毒自然無法被消滅。
重新啟動T細胞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身體發炎、T細胞過度工作、NK細胞殺死變異的T細胞,連帶殺掉健康的細胞、病毒更多造成發炎更嚴重」,黃瑋琛解釋,他們也觀察到感染了B肝能夠痊癒的人,T細胞特別活躍,但轉變成慢性的人,卻是NK細胞活性特別高。
不過T細胞還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因為肝炎病毒會在肝臟細胞的細胞核裡植入DNA,然後進行休眠,等到免疫力下降再一舉出來大量複製,黃瑋琛說,「躲在細胞裡的病毒,T細胞很難找,而且大多數人的T細胞還來不及記憶病毒,就被抑制住。」
但是找到殺手細胞跟T細胞之間的關聯性,就可以透過調整免疫訊息,讓細胞重新啟動,黃瑋琛說,「重要的,就是啟動『抗氧化』的程序。」
抗氧化救肝
黃瑋琛說,肝臟對外來物質的容忍度很高,「像是腸胃接受外來的食物,再轉移給肝臟解毒,這是一種生物機制,所以包含瘧疾、肝炎病毒等,肝臟幾乎都可以讓病毒落地生根的繁殖,讓清除B肝病毒變得很困難。」
所以現在要預防慢性B肝、或是治療B肝,必須透過「減少病毒數量、減少過多負擔、減少發炎」,黃瑋琛說,病毒可以透過口服藥物降低數量,目前台灣有8種藥物,再來就是減少負擔跟發炎,其實就是利用抗氧化的作用,來預防自由基產生。
「肝是很敏感的器官,當兵站了一個晚上的崗,或是工作壓力大、亂吃,就有可能讓肝指數飆高,這時其實已經有點氧化不平衡,時間久了就發炎、就可能發病。」黃瑋琛說,現在有許多抗氧化的方法、食物,雖然還沒有運用在治病上,但在日常生活的預防都還是可以的。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