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並不能「治百病」 關於流汗的5個真相

出汗,是人體散熱的一種手段,在我們的皮膚中,有一種「交感神經」,專門負責向汗腺下達腦和脊髓發出的出汗命令,當體內或外界溫度升高,這些神經受刺激而興奮,指揮汗腺增加分泌,人體出汗就會增多。

但是,出汗多少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每個人身上汗腺並不一樣多,一般人的汗腺總數約為幾百萬個,但有的人汗腺高達1200萬個之多,自然也更容易流汗;另外,新陳代謝旺盛的人體內產熱更多,也更容易出汗,容易激動、緊張、急躁的人,出汗量也較多。

可見,出汗多有多種原因,網上謠傳容易流汗是身體虛,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至於因一些疾病(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佝僂等)造成的多汗,一般同時還會伴有其他症狀。

有人容易出汗,也有人不容易出汗,出汗量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只要沒有出汗少到伴有嗜睡、容易疲憊、精神不集中等問題,身體沒有什麼不適感,體檢也沒有顯示哪個內臟器官不好,那麼就不必過於在意,真正的病理性少汗和無汗的情況時很罕見的。

關於出汗的5個真相

1.發燒時悶出一身汗就能退燒嗎?

常聽人說發燒時,包著一床被子出一身汗就好了。但其實那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並不是悶出來的,悶著並不會幫助退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穿著適中,在保證舒適通風的環境,這樣才能幫助散熱。

2.出汗=身體在排毒?

大家總是很願意相信從體內排出的物質都能夠幫助一起排毒,像是《月經量太少要不要看醫生?會影響「排毒」嗎?》中,我們也提到過「月經排毒」這個說法。但是說到底,出汗不過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在運動、天氣炎熱或其他使體內產熱的因素的作用下,人體體溫升高,這時候流點汗可以為身體散熱,降低點溫度,但排汗並不等於排毒。

汗液中絕大部分都是水,其它還有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乳酸、脂肪酸等物質。儘管能排出部分機體代謝物,但效果微乎其微。就以尿素來說,在肝臟產生後,融入血液,最後大部分都是通過腎臟由尿排出,靠流汗排出的那點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每天大量出汗就能減肥?

用出汗量來衡量運動減肥效果,是一種非常很不客觀的做法。運動時,肌肉活動產生大量熱量,生物體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必須增加汗液分泌以促進散熱。這時候你去稱體重,確實會覺得輕了一些,但這流失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只要及時補充水分,體重就很快就會回來。

所以,運動減肥的效果不能以出汗多少作參考,還是要看運動過程中,脂肪轉化為熱量的程度。而且,你一天能出多少汗呢?恐怕喝一大杯水,那個重量就回來了吧!

4.蒸三溫暖多出汗可以排尿酸、治痛風

確實,我們剛剛也提到汗液中含有尿酸,所以出汗也能排出一些尿酸,但這部分的量實在太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由於汗液中尿酸的濃度最高大約為35.7μmol/L,每天透過汗液排出的尿酸大約為143~178.5μmol左右,而人體每天隨尿排出的尿酸卻大約有1500~4500μmol。

所以,與其靠大量出汗來排尿酸,還不如多喝水、多排尿。而且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後人體水分喪失,反而會導致血液濃縮,血尿酸相對濃度升高,誘發痛風發作,因此在出汗的同時,也要注意補水。

5.孩子睡覺出汗多是缺鈣嗎?

從生理上來說,兒童本來就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因為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物體的代謝十分旺盛,加上活潑好動,產生的熱量也會比較多。只要孩子發育良好,身體無任何不適,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更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或吃藥。

還有一些病理性出汗,比如佝僂、結核桿菌感染、心臟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等,如果真的有這些疾病,人體除了多汗,還會出現易激惹、易煩躁、枕禿、消瘦、午後低熱等異常症狀,這就需要到醫院進行系統診治,明確孩子多汗的原因再進行治療了。

延伸閱讀:

別以為只有更年期才會盜汗!盜汗到底是什麼病?

你知道蚊子為什麼愛叮你嗎?原來是因為肺活量與汗味惹的禍

出汗意想不到的6大好處,別再害怕流汗啦!

「盜汗」是心膜炎前兆! 中醫觀點:心臟缺血

汗臭四溢好尷尬!臭汗6大原因告訴你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