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胃王高橋知成離世,可能與「厭食症」有關!醫籲:過度追求 1 件事恐釀禍

日本知名大胃王高橋知成驚傳在 7 月 21 日驟逝,得年 30 歲。雖然家屬沒有曝光她的真正死因,但許多人推測和健康狀態脫不了關係。因為高橋知成生前就罹患過 4 種疾病,其中一項就是「厭食症」。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鴻就透露,厭食症患者到最後會出現營養不良徵兆,嚴重甚至會導致腸胃、心腎功能衰竭,最後死亡。

什麼是厭食症?

厭食症是「進食障礙」中的其一身心症,在近年來有漸增趨勢,時常合併焦慮、憂鬱、強破性想法,對自我形象有偏差認知。

不過有許多人三餐都吃不下,要如何判斷是否得到此症?陳建鴻說從臨床診斷標準來看,女性連續 3 個月沒有月經;而在心理方面,患者極度要求自己的身形體重、並且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 85 % 以下,對自己的身材有不恰當的評價,就是厭食症。

陳建鴻說,為了保持苗條曲線,許多厭食症患者採取極端的不吃不喝方式,期待身上的脂肪細胞能完全不見,目標 BMI 值可能都落在 12 、 13 ,用外表來形容,就是「皮包骨」的狀態,更嚴重的連背後脊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為何會有厭食症?

目前厭食症被廣為接受的成因說法,為媒體過度渲染「瘦即是美」的觀念,造成此症高盛行率。

厭食症好發在年輕女性族群,落在 10 到 30 歲之間,目前科學尚無法辨明此症原因。不過根據研究,有部分厭食症個案在發病前就曾遇到「重大壓力創傷」,飽受身體、情感之苦。

陳建鴻就分享,在門診中看過運動員的案例,因為遇到一些需要量級的運動賽事,即便做好了萬全準備,過不了磅秤資格不符,會有罪惡感。從一開始的節食,到最後使用的方式走向極端、甚至變得越來越病態,演化成厭食症。

大部分為隱藏而漸進式的發病,除了不吃不喝之外,有些患者會在大魚大肉後催吐,而部分患者長期使用瀉藥、減肥藥或者過度運動,試圖減去身上脂肪。陳建鴻說若為了減肥,飲食型態、生活習慣開始異常,就有可能開始走上厭食症一途。

厭食症治療方式

「痊癒機會不高。」陳建鴻表示,厭食症治療痊癒的比例很低。其中有 1/3 走下坡, 1/3 持平,剩下的 1/3 才會好轉,原因還是出在心理因素。

厭食症會導致的疾病非常多樣。除了營養不良、體重下降以外,還會有心血管、骨骼、免疫力等問題,陳建鴻透露,許多患者是因為突然暈厥,被送到急診室,轉到內科病房再輾轉到精神科就診。

絕大多數的厭食症患者沒有病識感,陳建鴻說,許多人長期處在生命危險之中,都是被親朋好友拖來看診。醫師在治療期間會先開抗憂鬱劑,因為此症多併發憂鬱、焦慮,藉由藥效發揮使患者情緒平穩,進而開始攝取食物。

「一般患者會認為康復是負面的,康復就等於變胖,如果康復了,就失去了唯一擁有的好處。」因此厭食症的治療是一整套的,陳建鴻說除了藥物治療,還會有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住院治療。幫患者規劃體重增長目標,重建自我價值感等等,避免再次跌落厭食症深淵。

文、鄭淳淳/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致死率高於憂鬱症,厭食症3大心理症狀
壓力性暴食也會「厭食」!原來是大腦血清素太低
死亡率比憂鬱症高 4 倍,「只剩皮包骨還是覺得胖」厭食症的 3 大心理症狀

參考資料:林口長庚精神科婦女身心醫學小組蕭美君主治醫師-厭食症文章
諮詢專家: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建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