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賽事上,各國選手身上的肌能系貼紮,再度吸引許多民眾的目光。肌能系貼布為不含藥性的彈性貼布,運用各種不同的拉力、貼布的剪裁形狀、貼紮方式等,可對人體生理產生不同的作用。
肌能系貼紮為日本的加瀨建造博士(Dr. Kenzo Kase)所研發,他在美國攻讀脊骨醫師,而後在從事臨床治療時,想要發明一種能延續治療效果的輔助用品,來提供患者更多的幫助。他深入的研究,最終在1979年,發明了肌能系貼紮技術(Kinesio Taping Method)。肌能系貼紮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輕薄透氣的貼布貼在皮膚上,能對人體產生刺激,進而影響並調節生理功能。肌能系貼紮能作用於六大生理系統:皮膚(表皮、真皮)、神經、筋膜、肌肉、關節與循環、淋巴。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富含各種感覺受器與微血管,是人體與外界的屏障,人體也藉著皮膚,來感受外界的變化。人體的皮膚下佈滿感覺受器,感覺神經將訊號傳遞至腦區,經由大腦解讀後,再由運動神經發出訊號,使身體做出反應。
肌能系貼布的重量與厚薄是模仿人體的皮膚,特殊的黏膠成份與塗佈的方式,讓貼布可以服貼皮膚卻又保持透氣。貼布具有彈性與回縮性,當貼布服貼於皮膚後,貼布的回縮,帶動皮膚產生皺褶。這些皺褶,可以減輕皮膚內感覺受器的壓力,調節疼痛,並且增加皮下空間,促進皮下微血管與組織液的微循環。
肌能系貼紮的『EDF貼紮法』代表表皮 Epidermis、真皮 Dermis、筋膜 Fascia貼紮,它是將貼布剪成極細的分支的貼紮方式,常見的剪裁形狀有細I形、細分支的燈籠形、細分支的散形以及水母形。將貼布剪成極細的分支,可以減少貼布的重量,所以極小化貼布重量給予皮膚的壓力,單純保留貼布回縮的性質所產生的調節感覺與促進微循環的功能,非常適合用於止痛與消腫。
前面提到,貼布具有彈性與回縮性,因此當貼布貼於皮膚時,貼布會向固定端回縮,這個回縮,就對身體產生了力學的方向性,可用此力學方向,來調節肌肉功能與引導動作。當我們想要改善肌肉力量不足時,我們將貼布的固定端,貼在肌肉的起點,貼布沿著肌肉順向貼至肌肉的終點,如此,貼布會往肌肉的起點回縮,此力學方向與肌肉收縮的方式(肌肉由終點往起點收縮)相同,就可以促進肌肉收縮功能。當我們想放鬆過度收縮而緊繃的肌肉,我們將貼布固定端貼在肌肉的終點,貼布沿肌肉方向貼至肌肉起點,如此,貼布會往肌肉的終點回縮,與肌肉收縮的方向相反,可以幫助放鬆肌肉。
當我們想改善肢體循環時,可以將貼布剪成散形,將貼布的固定端貼在身體近端淋巴結,貼布分支覆蓋在腫脹處,可以將組織液導向近端的淋巴結,促進體液回流。貼紮的拉力可分成自然拉力、中度拉力與極大拉力:
- 自然拉力的刺激較小,適用於較淺層的組織,例如改善循環及肌肉功能。
- 中度拉力具有較多的本體感覺刺激與保護局固定軟組織的作用,常用於肌腱或是韌帶。
- 極大拉力時,貼布的彈性超過其「剛力極限」,此時貼布不具回縮性,性質較近似白貼,可用於固定、矯正關節位置獲縣至關節活動範圍。
也可將貼布剪裁成不同形狀,做不同的運用。常見的形狀有I形、Y形、X形、散形、O形與燈籠形:
- I 形:可提供單一方向的引導力,可引導肌膜、刺激肌肉收縮與支持軟組織。
- Y 形:常見於肌肉貼紮,可完整包覆肌肉。
- X 形:具有四個分支,可向中間的固定端回縮,提升固定端的空間,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止痛。
- 散形:藉由較多分支牽動皮膚產生池穴效應,以及貼布回縮的方向性和皺褶,引導筋膜與組織液。
- O 形:可視為兩個Y形的合體,貼布兩端均為固定端,穩定效果好,中段貼布分支可以維持肌肉張力,促進循環代謝,適用於骨折及軟組織撕裂傷。
- 燈籠形:可視為兩個散形的合體,兩端穩定,中段分支促進淋巴引流,可改善局部水腫及瘀血,適用於骨折或軟組織損傷伴隨水腫或血腫問題者。
這是一個沒有藥性的彈性貼布,運用物理上的力學原理,來達到對身體軟組織支持、保護、淋巴引流、消除水腫、減輕疼痛的作用!臨床上,不僅限於運動防護的運用,我們還會用於:兒童感覺輸入刺激、神經及肌肉骨骼系統疼痛轉移、動作訓練與姿勢調整、支撐及保護受傷的軟組織、急性術後或挫傷的水腫減緩、關節錯位的矯正…等等。
參考資料
《軟組織貼紮技術》(合記書局)
《Clinic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Kinesio Taping Method》
《Kinesio Taping For Lymphoedema And Chronic Swelling》
文/鄭悅承(宏恩醫療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 復健科主任、臺灣肌能系貼紮學會 理事長)
※本文授權自鄭悅承。
延伸閱讀
「運動醫學」為什麼重要?哪些人需要?運動者們的專業後盾
在家運動健身,注意 6 個容易發生的錯誤
運動後膝蓋痛?4個穴道保養膝蓋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