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膽結石及術後到底怎麼吃?營養師:採三階段溫柔飲食法

近年藝人健康紛紛亮紅燈,吳宗憲、洪都拉斯、李敖、小禎、白家綺也都受「膽」所苦,一旦發作起來會讓人痛到無法呼吸,痛到無法承受,甚至擴散到後背、肩膀。

台灣近年飲食西化,不僅肥胖、三高罹病例增,全台更是近兩百萬人有膽結石卻不知,而每年約有兩萬民眾切除膽囊。膽囊位置靠近胃部,很多人初期都一直誤以為是胃痛,所以有七成病人經常自行買腸胃藥解決,即使就醫口述上也很容易誤判為胃病,直到劇烈疼痛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急性膽囊炎」,嚴重需切除膽囊。

那些族群很容易發生膽結石、膽囊炎?

  1. 偏好高油、高糖及高熱量飲食
  2. 肥胖
  3.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4.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5. 長時間斷食、節食減肥法
  6. 懷孕
  7. 長期酗酒

滴油不沾無法避免發生

膽汁由肝臟製造,膽囊儲存。當進食後迷走神經會刺激膽囊收縮,若長時間減重斷食及害怕攝取油質,反而讓膽汁無法正常排放,長期儲存於膽囊中,膽固醇就會堆積形成結晶變成結石。一旦膽囊收縮,結石滾動,容易摩擦產生劇烈疼痛。

依不同病程設計的三階段溫柔飲食法

只要生病,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當醫生又告訴你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頓時間失去活著的樂趣,不僅身心大受煎熬,連帶食慾也受影響,失眠程度加重,體重只會急速下降,並非能真正提升健康。

因此我常以「只要理解大原則,採漸進式溫柔飲食法」,不僅照顧者好準備,病患復原速度也會增加。以下表格也依據不同病程時期整理出適當的飲食方式,若有家族遺傳史或是已經知道有膽囊炎,飲食上建議用「低油飲食法」做食療控制(可參考術後恢復期)。

營養師小叮嚀

  1. 定時定量,不要過度攝取。
  2. 少大魚大肉及避開高油脂食物。
  3. 每日多蔬菜,兩份水果。
  4. 減少產氣食物。
  5. 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或綜合維他命。
  6. 烹調以蒸、煎、魯、少油炒方式。
  7. 定期追蹤檢查及維持良好運動習慣。

文、馬鳳吟/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白家綺「急性膽囊炎」開刀! 膽結石患者怎麼避免惡化到發炎?
網紅「排膽結石」被罵翻!醫:3 類高危險群這樣預防才正確
吃太油容易「膽結石」? 醫生:滴油不沾更會導致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