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疫:十大權威專家剖析

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2020 是全球的一場大考驗。台灣在 6 月 7 日解封,但已經大量全球化的經濟、政治、交通,讓病毒在短短時間內肆虐到超過千萬人確診、60 萬條生命因此逝去。10 位在台灣深耕已久的權威專家異口同聲的說,台灣要真正從疫情中離開,必須「永遠記得這次的疫情」。

百年大疫

十大權威專家剖析

新冠病毒給台灣的改變與未來

2020 是全球的一場大考驗。台灣在 6 月 7 日解封,但已經大量全球化的經濟、政治、交通,讓病毒在短短時間內肆虐到超過千萬人確診、60 萬條生命因此逝去。10 位在台灣深耕已久的權威專家異口同聲的說,台灣要真正從疫情中離開,必須「永遠記得這次的疫情」。

十大學者疫情分析:經驗是我們的老師

台灣在這次疫情中能夠很快做出反應,必須要歸功於2003年的SARS經驗,才能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並在學界、民間、政府各個層面都做到「超前部署」

十大學者疫情分析
經驗是我們的老師

台灣在這次疫情中能夠很快做出反應,必須要歸功於2003年的SARS經驗,才能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並在學界、民間、政府各個層面都做到「超前部署」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病毒改變了這些事

從SARS到新冠,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再起!國際大讚:17年前的戰役造就今日台灣

不靠疫苗不靠藥!公衛專家照樣能救人

「當醫生一個一個救太慢了,不如做公共衛生可以救更多人。」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這樣說過。這次疫情中,公衛專家利用經驗歸納、數學模型推算,預測到可怕的未來;並疾呼運用公衛手段,不靠疫苗不靠藥,一樣能救人!

不靠疫苗不靠藥!
公衛專家照樣能救人

「當醫生一個一個救太慢了,不如做公共衛生可以救更多人。」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這樣說過。這次疫情中,公衛專家利用經驗歸納、數學模型推算,預測到可怕的未來;並疾呼運用公衛手段,不靠疫苗不靠藥,一樣能救人!

新冠疫情超乎專家預期?這群人憑模型就預告這場全球災情

後疫情時代要不要普篩?公衛學者支持的理由跟你想的不一樣!

公衛學者怎麼說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

「如果將來全球有一億人感染,一千萬人死亡,我一點都不會驚嚇。」

閱讀專訪

葉金川

前衛生署長

「戴口罩、洗手、保持距離,這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應該要把它內化。」

閱讀專訪

詹長權

台大公衛院長

「這不只是醫學的問題,更是公衛問題;它也不只是公衛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閱讀專訪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

「如果將來全球有一億人感染,一千萬人死亡,我一點都不會驚嚇。」

閱讀專訪

葉金川

前衛生署長

「戴口罩、洗手、保持距離,這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應該要把它內化。」

閱讀專訪

詹長權

台大公衛院長

「這不只是醫學的問題,更是公衛問題;它也不只是公衛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閱讀專訪

病毒到底是什麼?

雖然病毒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存在,但對於病毒學家來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只有人類,人類應該學會的是謙虛的與大自然,還有其他生物好好相處。

病毒是比人類高級的存在!台灣四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


它慢慢適應了人類的環境。雖然終究看起來不會讓人類一輩子帶著它,但已經比前輩們已經更適應了人類…

繼續閱讀

病毒權威怎麼說

胡哲銘

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

「沒把全球疫情控制下來,只控制一個地方是沒效,以這個角度去討論疫苗研發。」

閱讀專訪

徐明達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病毒學家

「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

閱讀專訪

張南驥

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

「台灣罩得住,台灣真的罩得住,口罩能製造又戴得住,這件事很不容易的!」

閱讀專訪

賴明詔

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

「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更聰明,沒辦法打贏病毒,只能求一個和平共存。」

閱讀專訪

胡哲銘

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

「沒把全球疫情控制下來,只控制一個地方是沒效,以這個角度去討論疫苗研發。」

閱讀專訪

徐明達

前陽明大學副校長、病毒學家

「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

閱讀專訪

張南驥

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

「台灣罩得住,台灣真的罩得住,口罩能製造又戴得住,這件事很不容易的!」

閱讀專訪

賴明詔

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

「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更聰明,沒辦法打贏病毒,只能求一個和平共存。」

閱讀專訪

解藥

當病毒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藥物就是控制病毒、跟病毒平衡共存的一個手段。現在各國最優秀的科學家都在這塊投入大量心力,除了防治新冠病毒,也是為了未來的新興病毒做準備。

病毒入侵人體有沒有疫苗根本不是重點!先天免疫v.s.後天免疫,你搞清楚了嗎?

譽為史上研發最快的新冠疫苗仍「緩不應急」!?專家看疫苗研發有這幾種走向

第一線專家怎麼說

邱政洵

林口長庚副院長

「第一線最重要的,防疫必須超前部署、精準診斷。」

閱讀專訪

莊人祥

指揮中心發言人、CDC 副署長

「這個疾病較難防範,戴口罩是一個顛覆所有公衛學者之前對抗疾病的做法。」

閱讀專訪

張上淳

台大副校長、專家小組召集人

「即使這次疫情控制下來,還要預期不知道多久之後,還會遇到新的新興疾病。」

閱讀專訪

邱政洵

林口長庚副院長

「第一線最重要的,防疫必須超前部署、精準診斷。」

閱讀專訪

莊人祥

指揮中心發言人、CDC 副署長

「這個疾病較難防範,戴口罩是一個顛覆所有公衛學者之前對抗疾病的做法。」

閱讀專訪

張上淳

台大副校長、專家小組召集人

「即使這次疫情控制下來,還要預期不知道多久之後,還會遇到新的新興疾病。」

閱讀專訪

未來應對

「台灣永遠不能鬆懈。」即使台灣防疫做得好,但自滿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在後疫情時代,台灣更需要的是把自己準備好,在每一刻都能有效率、精準的面對病毒。

下一次流行病可能隨時會再來!感染科醫師、公衛學者示警:五大防疫新生活都要做到

疫情結束後不只要復甦經濟!建立公衛、醫療、生態三體系,才能防堵下一波傳染病

70%新興傳染疾病都是「人畜共通」!防堵下個全球瘟疫更該關注自然界

記者|王芊淩、林以璿、盧映慈
設計|Victor、Emily、Ahw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