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o健康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享好禮,豐富的內容、正確的健康資訊,還有 Heho 獨家優惠在裡面喔!
台灣人吃豬肉的量遠大於國外,從常見的美食排骨酥、滷肉飯、小籠包等全部都是豬肉製成,有 20% 的豬肉用於加工像是肉鬆、香腸,未來這些可能會讓你也把「瘦肉精」也吃下肚。雖然根據今日食藥署公布的風險評估報告認為風險是可接受,但專家提醒有 5 大族群需特別當心,應該要少吃。
繼續閱讀事實上,萊克多巴胺已經存在這世界上 20 年了!這將近 20 年間,台灣也隨著美國狂牛症疫情、中國瘦肉精(克倫特羅)豬肉中毒等事件,來來回回修改瘦肉精和肉品進出口的相關法規。
繼續閱讀藥師以國際研究指出,瘦肉精確實會殘留在肉上,但這殘留需要到很大的劑量才會造成危害,只是瘦肉精就是促進心跳,假如說是心血管、三高的病人,對於心跳的敏感度很高,如果連一點點都不能承受,那就是要少量吃。
過去已知當服用超量的萊克多巴胺人體會立即出現噁心、頭暈等不適的中毒症狀,這樣的肉品進口會對於人體會有危害嗎?多位專家及學者認為,人吃到可能肉品上殘留少量萊克多巴胺,在安全範圍內對健康沒有影響,但如果是內臟就要注意,但還是希望政府有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
雖然要求要標示產地及來源,但還是有可能會買到含有瘦肉精的肉,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長楊登傑則教大家,可以利用「汆燙過水」的方式,至少消除一些瘦肉精的疑慮。
雖然衛福部承諾會確實標示、會確實查驗,但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公促會)則認為,現在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嚴重不足,加上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人力也不夠,到底要如何查驗?如何控管?其實這些不只是未知數,還是一個大問號。
研究中使用的數據為聯合國、美國、歐盟等國家的研究數據,並沒有台灣自己的研究數據,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長楊登傑則說,「其實台灣自己也應該要做『自己的』食品安全的評估。」
董氏基金會指出在於因為台灣人吃的豬肉量本來就大於歐美國家,甚至比鄰近日本還要多,且國人又喜愛吃內臟對於人體影響自然也較大,對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樣中心許惠玉主任提出三大點疑慮。
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長楊登傑則說,進口肉品牽涉到貿易相關的問題,他認為要求對方標註,不如自己做好查驗,可能是更適當的作法。
瘦肉精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容易造成傷害,食藥署公布的報告中也提到,坐月子的婦女要特別小心食用的內臟量,到底瘦肉精會有什麼危害?其他國家是怎麼管制瘦肉精的?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晚間又再度開記者會回應,他強調:「以前已做過兩次風險評估報告,若有需要會再做,且會參考國際標準。」但未來肉品開放進口後,未依規定標示者將處 3 萬至 300 萬元罰鍰、標示不實者則處 4 萬至 400 萬元罰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則說,以現在的台灣肉品交易方式來看,美國進口的冷凍肉品最容易流到「業務用」的肉品,「也就是一般民眾無法從外觀馬上知道來源的肉品。」